景区游客中心本土营造设计研究——以陕西榆林杨家沟景区游客中心设计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lov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发展旅游经济已成为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的有效途径,旅游业也成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随着国内旅游业的不断成熟,相对应的配套设施也逐渐完善,这时游客中心类型建筑的建造成为了必然趋势,其功能可以帮助游客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地人文地理和习俗人情,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相关旅游服务,为完善景区做出贡献。同时,游客中心作为一种景区服务类建筑,存在于特定的地域环境中,作为设计师我们也应重视其在地域特征上的表达,结合本土进行营造设计。
  本文从本土营造出发,结合游客中心建筑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游客中心的本土营造策略,研究其功能形态、构造材料以及技术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进行游客中心建筑与当地人文环境的探讨,从而以本土营造的层面对其建筑设计手法和策略进行精讨论,以期获得有益成果并且在项目进行实际运用。
  论文首先从本土营造理论入手,定义了本文研究的本土营造内涵,然后从自然环境、适宜技术、构造细部及情感偏好分析了本土营造的特征,然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探讨了本土营造的策略,根据策略,对杨家沟景区的本土特色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结合杨家沟景区游客中心项目的设计,论证游客服务中心建筑本土营造设计过程中的思路与方法。针对该设计过程中,对当地人文地理等特征的整理分析,对建筑设计最终呈现的形式的影响,以及在布局设计中考虑到当地景区特色、风俗的展示,游客逻辑行为方式与心理感受,合理安排建筑功能流线,很好的在设计中体现本土营造的概念,成为体现当地特色的建筑。
  运用多方案对比的方法,为本土营造中重外化还是重意蕴提供思考的模板。杨家沟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设计过程,是游客服务建筑本土营造的设计研究的实践过程。研究在游客服务中心建筑设计中的考虑因素、设计策略、表达方法,得出游客服务中心本土营造设计过程中确实应该遵守的共同原则与可行的设计思路,这将对以后游客中心建筑的设计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在新媒体中出现的新事物,以其特有的即时性和平民性的特征降低了公众的话语门槛,让公众可以自由的表达见解和主张。本文以“小悦悦事件“为例,着眼于微博的特点,探讨其对我国公民社会构建的正负影响。  关键词:微博;公民社会;小悦悦事件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05-02  一 微博和公民社会  微博,即微博客
期刊
摘要:电大作为中国远程教育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教师自身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力量的培养。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于建设适应电大改革和发展的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关键词:县级电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08-01  电大能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关键要看县级电大以及地、市级电大能否有
期刊
摘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建设的一项伟大工程,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具有重大意义。科技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内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本职科研岗位,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关注民生,面向社会,服务大众,推动科学发展。  关键词: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科学发展;十八大;感悟  【中图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与城市的快速发展,全球资源与能源日渐枯竭,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已威胁到人类的发展及子孙后代的生存。而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因为建筑不仅在运行阶段直接或间接地消耗各种能源、资源、排放污染物,在其建材生产、建造施工、拆除处理等阶段也是如此。所以,要合理选择建筑设计方案,正确引导建筑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和经济综合性能进行量化评价。
  本研究以建筑构件作为
摘要:对于新课标,应建立一种理性的认识,既不能把它当作是无数次无足轻重的课改而无动于衷;也不能盲目崇拜追随,唯新课标是从。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把握时代脉搏,掌握学生心理特点,注重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新课标的大旗下迷失自己,茫然不知所往。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心理健康;综合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2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疆教育学院校级课题的现状及管理模式,并从实践层面对加强校级课题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级课题;建议;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56-01  一 我校校极课题管理现状  1.加强领导,为课题研究建立导向机制。  2009年,为了建立科研导向机制,
期刊
自从80年代以来,城市快速发展,不断的吸收大量的流入人口。我国多数的城市小学布局也定型于此时期,在此之后,城市的空间架构以外扩为主导方向,各种要素也渐渐的迁入新的城区中,而城市老城区的小学基本定型并无太多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的基础设施面临着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教育资源的争论尤为激烈。老城区小学校园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因为校园的规划经历过多年的扩建改造,校园的预留用地早已使用,所以城市老城区小学校园的潜力挖掘面临的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在固定有限的用地面积内满足新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校舍空间同时提高校园环境
村落公共空间作为村落中最核心的部分,既承载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承载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不仅是乡村环境重要的一部分,也对维持村落内部秩序和社会联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民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着改变,相当一部分村落内存在“空心化”问题。新的生活方式加上外来观念对旧有思想的冲击,导致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动的减少与没落。在目前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中,特别是对村落公共空间的建设,由于没有相关经验与指导,大部分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建设都用城市的路子,导致越来越多的乡村与城市越来
摘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指出:“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这就是说,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即“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因此高中政治老师对教学方法
期刊
进入经济新常态,城市发展模式已经从增量发展转入存量发展模式,我国城市更新的状况正在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既要面临目前众多的现状挑战,例如伴随着土地价值的日益提升和片区发展状况不佳等现状,也要对以往的城市规划思想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我们将城市更新的视角从大规模的大拆大建转向了这些更为片段化、更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对已有的城市环境提升的微更新上。本文以微更新视角来解读传统建筑的改造设计,重点分析面临微更新这一背景下的具体的老旧建筑设计策略。
  本文采用“著名建筑师的已建成优秀案例、竞赛案例分析和工程实践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