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分解磷矿过程中碘的富集回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85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碘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但是我国碘资源匮乏,国内主要是从藻类和卤水中提碘,每年需从智利和日本进口大量的碘。我国磷矿资源丰富,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磷矿的主要成分为Ca5(PO4)3F,伴生有氟、碘、稀土等重要元素。国内每年消耗几千万矿石生产磷肥、磷酸等,但是,碘资源回收率极低,造成资源浪费。湿法磷酸工艺中主要分为硫酸法、盐酸法、硝酸法,国内以硫酸法分解磷矿为主,贵州某企业已经实现硫酸法生产中提取回收碘,但是,仍不能满足国内市场对碘的需求。冷冻硝酸法工艺中,硝酸将磷矿中的碘氧化为游离碘,碘单质逸出进入气相、易回收,且不会产生磷石膏,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因此,从硝酸法工艺中提取回收碘,意义重大。本文采用三种方法从硝酸分解磷矿过程中富集回收碘,利用Na OH溶液法富集碘,研究吸收、酸化工艺参数对碘富集的影响;利用活性炭法富集碘,研究了吸附、脱附过程对碘富集的影响;利用亚硫酸法富集碘,研究了吸收、氧化工艺参数对碘富集回收的影响。首先,采用Na OH溶液吸收富集酸解尾气中的碘,研究了酸解过程中尾气流速、吸收过程中Na OH溶液浓度对碘富集率的影响,以及酸化过程中硫酸滴加浓度、终点p H值对碘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碘富集率随Na OH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大,随尾气流速先增大而后减小,在1%Na OH溶液、尾气流速1.5 m L/s的条件下富集较适宜,富集率为92.57%。富集液酸化过程中,由于NO2-的存在,碘的逸出率随硫酸滴加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酸化终点p H值的降低而增大。其次,采用活性炭吸附酸解尾气中的碘,研究了吸附过程中活性炭的填充高度、填料管温度、尾气流速对碘富集率的影响,以及脱附过程中亚硫酸浓度、脱附温度、脱附时间对碘脱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性炭填充高度16 cm、尾气流速1.5 m L/s、填料管温度25℃条件下吸附尾气中的碘较好,富集率高达90.10%。脱附过程中,亚硫酸浓度和脱附温度对脱附率的影响较大,当脱附时间1 h、脱附温度25℃、1%SO2的亚硫酸时,脱附率仅为64.69%,当温度升高至45℃时,脱附率增加了27.49%;当亚硫酸溶液降低至0.1%SO2时,脱附率降低了23.66%。在45℃、1%SO2亚硫酸溶液中,前10 min脱附效果明显,脱附率为64.76%,在1 h时几乎脱附完全。最后,采用亚硫酸溶液吸收富集酸解尾气中的碘,研究了亚硫酸浓度、尾气流速对碘富集率的影响,以及氧化过程中过氧化氢浓度、氧化时间、富集液p H值对碘单质氧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过程中碘富集率随亚硫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尾气流速对碘富集率的影响较大,当利用1%SO2亚硫酸溶液富集,尾气流速为0.6 m L/s时,碘富集率为22.68%,当尾气流速增加至1.5 m L/s,富集率达到92.84%,在1%SO2的亚硫酸溶液,尾气流速1.8 m L/s时较适宜,富集率高达97.52%。在氧化过程中,氧化时间、H2O2浓度对碘单质氧化率的影响较大,溶液p H的影响较小。为了提高碘单质氧化率,采用曲面响应法优化氧化条件,在氧化时间32 min、H2O2浓度0.222%、富集液p H=0.84的最优实验条件下,碘单质的氧化率为96.12%,气相碘含量为53.56%,碘单质的氧化率较高,但是碘单质容易逸出,在密闭条件下氧化较好。
其他文献
机器人在进行铣削加工时,由于刚度较低,极易出现振动现象,这将对加工的精度和工件表面的质量等产生消极作用。为了抑制加工振动,常常通过振动稳定性分析获得加工参数的稳定域,通过优选加工参数来避开振动区间。振动稳定性分析的重要基础是模态参数,一般借助实验模态分析获取。然而机器人在不同位置和姿态下的模态参数差别很大,有时一个角度的变化也会造成模态参数的改变,那么在不同位姿下进行模态实验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运用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双减”背景下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境遇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囿于资本竞争机制、校外盈利性培训和线上网络教育等资本市场机制的对冲交叠,县域学校体育治理处于一种教育生态失衡的状态;应试观念固化导致县域学校体育“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促使学校体育课后服务地位再次向知识分数本位妥协;媒介化介入致使县域学校体育治理陷于“校长假权威式”和中层管理者“夹心式”以及体育教师“表面服从与隐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产品用户不断的对客服的质量、专业性和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开始寻求和发展自动客服系统,以降低日趋庞大的空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本文针对自动客服问答技术进行研究,能够完善现有的技术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自动问答系统存在如下几个难点:第一,单纯的词法特征和句法特征,难以表达深层次的语义信息,语义理解不深入导致问句相似度计算准确率不高。第二,语义网的快速
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加,水资源日益匮乏,已经严重限制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农业灌溉中的总用水量约占我国可使用的淡水资源的70%,因此智能节水灌溉技术需要得到大力发展和推广。为了进一步发展智能节水灌溉技术,本文研究了基于物联网的干深-时域智能灌溉数据监控装置的应用系统,此系统可以进行实时存储与查询环境参数,通过模糊控制算法对土壤湿度进行实时采集,从而做出智能灌溉决策,
随着电子科技产品的高速发展,电子元器件呈现出高集成度、高频率、小体积的发展趋势,随之带来的是电子元件功耗的增加,发热量的增多。平板热管因其良好的传热性能、体积小、加工简单、与发热器件贴合紧密等优点,已成为当代电子产品解决散热问题的首选方案。但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随着热源温度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如何提高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极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此,本文对平板热管工作中内部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分析
微流控技术是近年来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技术,微液滴作为微流控技术的主要产物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目前工业应用对于微液滴的需求极大(1000吨/年),而微流道的并联化能够在确保微液滴分散性与可控性的同时提高微液滴生成速率,制备出符合工业应用需求的微液滴。双乳液滴作为其中一种主要的微液滴类型,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实现其批量化生产的芯片结构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用于双乳液滴生产的微通道结构复杂,占用面积大,这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计算机技术也应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类社会的进步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近两三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存储容量也越来越大,人工智能技术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是指利用计算机来识别、处理、理解并能正确回应人类的语言。智能问答系统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内的研究
随着人脸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人脸图像的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脸超分辨率重建技术(Face Super-Resolution,FSR)便是其中之一。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设备质量、拍摄环境和物体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人脸图像出现模糊、细节丢失和纹理不清晰等情况,影响人脸图像的使用效果。因此,改善人脸图像质量,提出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变得十分重要。近年来,为了提高人脸图像的重建效果,越来越多的优秀
近年来,仿生材料引起了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生命本身具有非常强大的选择、调节和控制体系,使得生命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中得以存在。人类期望向大自然学习,模拟这些结构和功能,让人类能更好地生活及与大自然相处。仿生智能纳米通道就是其中一个方面,为发展智能分子检测器件和响应性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一章简要综述了生物通道和固态纳米孔的制备,介绍了仿生智能纳米通道在光、pH、电压、金属离子及小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
随着现代微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对器件能源的供给和制冷需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要研发具有高的塞贝克系数、高导电率和低热导率,能够实现电和热高效双向转换的新型热电材料。硅纳米线在室温下具有较高的ZT值,且随着纳米线直径的降低,在低温条件下,声子-电子拖曳效应在提高硅纳米线塞贝克系数的同时,降低了其热导率,从而提高了硅纳米线的热电性能。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紧束缚方法对包含不同原子数的硅原子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