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方程数值模拟与粘滞波形反演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zhaogu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有限差分方法离散波动方程时分别对时间和空间的偏导数进行近似,通过使用较长的差分算子来提高空间近似的精度,抑制空间频散,然而只使用二阶差分算子近似时间偏导数,使得传统的有限差分方法虽然具有空间任意偶数阶精度,但时间上的精度只有二阶。当激发源的频率较高或使用的时间步长较大时,时间二阶差分方法会引入较大的时间频散误差,进而导致地震波形的畸变。为了提高传统有限差分方法的模拟精度,本文研究了时-空域有限差分方法,该方法将波动方程的时间和空间离散格式视为一个整体,利用差分格式的频散关系确定差分系数,能更好地平衡时间和空间的近似精度。具体地,本文分别研究了适用于二阶声波方程和一阶弹性波动方程的空间任意偶数阶,时间四阶和六阶精度的有限差分方法,并分别在二维和三维情况下基于一般的矩形和长方体网格推导了差分系数的表达式。其中,弹性波场的数值模拟是基于一个新的速度-拟应力弹性波动方程,数值模拟该方程能获得解耦的纵波和横波波场。频散分析和数值实验证实,时-空域有限差分方法的频散误差更小,在相同的精度下比较,该方法允许使用更大的时间步长,因此提高了波场数值模拟的计算效率。速度和地震品质因子(Q)是地震勘探领域最常用的两个参数,本文研究了利用粘滞全波形反演方法同时反演速度和Q的可行性。本文所使用的粘滞声波方程是最新的变分数阶常Q波动方程,该方程符合地震勘探领域最常用的常Q模型。针对目前变分数阶波动方程数值模拟面临的困难,本文提出了两种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能很好地处理分数阶随空间变化的问题,提高了粘滞波场数值模拟的精度与计算效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发展了分数阶常Q波动方程的全波形反演方法,推导了表征参数的梯度公式,提出了一种新的非衰减型伴随算子,避免了波场反传过程中的数值不稳定,同时还提高了伴随波场的计算效率。为了避免子波估计不准确对反演结果造成的影响,本文发展了不依赖于震源的粘滞声波全波形反演方法。为了提高全波形反演的计算效率,本文采用平面波反演策略减少反演的数据量,并将这一策略与不依赖震源的反演方法相结合,取得了理想的反演效果。数值实验证实本文发展的粘滞全波形反演方法可用于速度估计、Q估计以及双参数的同时估计。
其他文献
准确预测事故概率以及事故所造成的环境后果对于输油管道事故定量环境风险评价而言至关重要。但是严重管道事故数量较少,采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难以准确计算其发生概率。此外,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壤参数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直接影响了泄漏油品扩散范围的预测精度。鉴于此,本文探究了输油管道事故的时间特征以及土壤参数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性对泄漏油品扩散范围预测结果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为了完善输油管道
NMR流体分析系统作为一种精密的流体性质识别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油气性质识别与定量评价中,进而为包括勘探、开采、运输、炼化在内的石油工业领域各个环节方案的制定提供解释参数。针对NMR流体分析系统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需求与挑战,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包括四方面:(1)多参数多功能流体分析系统设计、优化与实现;(2)快速测量方法研究与实现;(3)流动流体流速及弛豫时间测量方法研究与验证;(4)流体性质参数识别
作为一种高效洁净能源,煤层气已经成为我国能源重要组成部分。煤层气是自生自储式的非常规天然气能源,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相比,煤层气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孔隙/裂隙结构复杂,孔隙度/渗透率低等典型特点,这使得煤岩渗透率演化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煤层气产出机理更加复杂。本文以滇东黔西地区煤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孔隙类型、孔径分布、应力敏感等岩样参数测试工作。在实验的基础上,发展了煤岩基质孔隙和裂隙网络数字岩心的建模
在海岛旅游蓬勃发展背景下,关注、量化、精确分析海岛型旅游地空间形态对旅游者足迹和视觉行为的影响,成为重要话题。以福建省5个旅游岛为例,立足三元空间理论,构建“地图空间—足迹空间—认知空间”的分析框架,基于互联网旅游者GPS轨迹和旅行照片数据,运用空间句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解构海岛旅游地空间形态,采用多项Logit模型探索海岛形态与旅游者行为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空间形态上,海岛已形成
近地表低速层的高吸收衰减特征严重影响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虽然现有的地震处理方法和软件能够对近地表低速层的衰减效应进行处理,但大部分处理结果只是部分消除地层衰减效应,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对近地表低速层衰减特征更全面、准确、定量的研究与分析。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方法参数可控性高、模拟结果真实性强、数据资料信噪比高的特点,可以为全面、准确、定量的研究近地表低速层衰减特征提供高质量的地震物理模拟数据。无论是野外勘探
段塞流是油气混输过程中油气输送通道路径改变而引起的一种特殊现象,导致流体压力波动并进而和结构耦合。对于深水立管系统,这种动力耦合严重恶化了系统的动力响应,是立管的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段塞流形成过程流体瞬时压力波动及其传播的机理和规律没能突破,段塞流和立管系统的耦合作用的研究更加困难。本博士论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的相关理论和数值模拟工作,核心进展体现在:1、通过深入研究段塞流的形成及与立管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起于长乐,终于平潭,全长16.323千米,将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串联到一起。桥址所在处风大、浪高、水深、流急,被人们视为"建桥禁区"。2013年11月动工建设,2020年10月、12月,公路段、铁路段分别通车运营,结束了平潭岛不通铁路的历史,也拿下了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大桥的纪录。
期刊
岩浆侵入活动影响或改造围岩,从而形成岩浆岩及接触变质岩油气储层。受岩浆侵入活动影响的变质围岩储层逐渐成为我国东部油气勘探新的储量增长点。深入探讨岩浆侵入对沉积围岩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油田实例和松辽盆地南部的团山子采石场露头实例来探讨辉绿岩侵入对围岩储层的影响作用。基于高邮凹陷北斜坡地区阜宁组岩心、地震及测井等资料,研究了该地区辉绿岩及其接触变质围岩的储集空间和储层物性
本文面向大数据背景下随机退化设备剩余寿命预测的现实需求,结合随机退化设备监测大数据特点及剩余寿命预测不确定性量化这一核心问题,深入分析了机理模型与数据混合驱动的剩余寿命预测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统计数据驱动的剩余寿命预测技术以及机器学习和统计数据驱动相结合的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的基本研究思想和发展动态,剖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和共性难题.针对存在的局限性和共性难题,以多源传感监测大数
全波形反演利用观测地震数据与模拟地震数据的残差来构建目标函数,通过求取目标函数的极小值问题来获得地下介质参数,其结果分辨率高,近年来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由于单一的纵波速度信息已无法满足地震勘探成像日益复杂化和精细化的要求,本文针对时间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展开了相关研究。本文基于时间域一阶速度-应力弹性波动方程,根据拉格朗日伴随方法理论推导出了伴随方程和相应的模型参数梯度表达式。在正演模拟时为了防止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