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C1在肿瘤化疗耐药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对化疗的耐药是肿瘤复发和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治疗中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糖蛋白MUC1在人类70%肿瘤内异常高表达,且与肿瘤耐药密切相关。然而MUC1导致化疗耐药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围绕MUC1在肿瘤细胞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我们以过表达MUC1的肿瘤细胞系为研究材料,利用沉默MUC1和过转MUC1及诱导耐药株的策略,发现MUC1在化疗耐药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MUC1增加ABCB1 mRNA及蛋白水平并导致细胞对ABCB1其他底物的耐药性增加。深入的机制研究发现MUC1通过激活EGFR并与EGFR共同入核,并主要结合到ABCB1的+200-200启动子区域,进而调控ABCB1基因的转录。利用EGFR的抑制剂和ABCB1的抑制剂分别处理肿瘤细胞,均能够有效的逆转MUC1导致的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进一步利用裸鼠移植瘤实验表明,使用抑制剂阻断MUC1-EGFR-ABCB1信号通路并联合使用紫杉醇的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而且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的复发。细胞中期阻断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思路,细胞中期滑脱是肿瘤细胞发生耐药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研究发现,MUC1在细胞中期表达上调,并加速BubR1去磷酸化,使肿瘤细胞逃逸紫杉醇诱导的细胞中期阻滞。进一步研究发现MUC1与PP2A存在相互作用并增加PP2A在细胞中期的活性,快速脱去底物BubR1的磷酸化,使细胞出现中期滑脱,进而对中期阻滞药物耐药性增加。利用PP2A抑制剂能够有效地逆转MUC1导致的紫杉醇耐药性。同时,肿瘤干细胞具有抵抗传统化疗药物的能力,是肿瘤耐药性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该部分研究发现MUC1的表达与肿瘤干细胞的富集呈正相关。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MUC1能够促进炎症因子IL6和IL8的mRNA转录。鉴于IL6和IL8在肿瘤干细胞的干性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结果提示MUC1可能通过IL6和IL8来调节肿瘤细胞的干性,但该假说需要进一步研究。总之,我们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化疗药物激活MUC1-EGFR-ABCB1信号轴导致肿瘤细胞获得性耐药的机制以及靶向抑制MUC1-EGFR-ABCB1信号通路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发现MUC1通过影响PP2A的活力而调控BubR1去磷酸化,使肿瘤细胞逃逸细胞中期阻滞最终抵抗微管类药物的机制。同时,研究还发现MUC1通过介导药物诱导的细胞因子表达而调控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最终影响干细胞的耐药性。本研究为MUC1阳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理论和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并探讨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介导的脂氧化损伤对非渗出性和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致病效应,并阐明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l A)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慢性炎症及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
钛及钛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物理特性,例如低弹性模量,耐腐蚀性和较高的疲劳强度,被广泛用于可植入的医用生物材料领域。然而,植入物引发的宿主炎症反应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这种炎症反应可导致肉芽组织增生,异物反应以及形成纤维包裹。这不利于周围组织的再生,也不利于植入物与周围组织的整合,甚至可能导致植入物失去功能。巨噬细胞是炎症反应的重要参与者。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状态(M1和M2型)来调节
光接入网作为连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是通信网络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云存储/云计算、视频直播、视频会议、高清电视、网络游戏、大文件共享等网络服务的兴起,宽带接入用户的数量以及带宽需求呈现爆发式的增长,驱使运营商铺设更多地网络设施以满足相应的需求。随着光接入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网络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通信系统中各个主体,运营商、用户和服务提供商,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及问题。接入网的大量部署
推荐作为社会网络分析、数据挖掘、信息检索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在线情感咨询、垃圾邮件过滤、网页排名等众多领域。此外,随着推荐技术的逐步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需要我们向一个群体,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推荐其感兴趣的物品或信息。因此,群体推荐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并成为目前推荐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的主要目标在于深入研究已有的推荐算法,找出其缺点与不足,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地物分类是SAR图像理解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实世界中,地物和目标类别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和模式,主要表现为同一类别在空间上具有聚集效应,而不同类别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依赖或排斥效应,本文将这些信息称为关于类别的先验信息。由于数字图像本身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具有局限性,利用地理信息、专业情报与人类经验等辅助信息来提升数字图像
目的选择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的含磷生物分子二磷酸果糖与磷酸肌酸作为磷源,通过微波水热法合成纳米磷酸钙微球,通过活性元素掺杂或搭载活性药物赋予磷酸钙微球特定功能。进一步,将功能性纳米磷酸钙微球与胶原复合制备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其成骨成血管活性与骨缺损修复性能,综合评估其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1.以Na2HPO4·12H2O或二磷酸果糖(FBP)为磷源,通过微波水热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棒(HAP
体绘制是探索和分析三维图像的主要可视化技术。在该技术中,首先设计合适的传递函数对三维图像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分类,并相应地对不同类型体素赋予不同的颜色、阻光度等光学特性;其次,基于光线投射或其它二维投影技术把三维图像的内容投影到计算机屏幕进行二维的直观显示。人们通过观察投影图像来理解三维图像的内容。传递函数设计是体绘制的关键环节,决定着三维图像的内容是否能得到正确的分类与可视化。因此,在过去的十多年中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全球移动数据业务量正呈爆炸性增长,移动业务的类型也从以连接为导向的电话、短信等传统业务向以内容为中心的视频流媒体、移动电视等新兴业务转变。如何应对移动业务量的飞速增长和业务类型的重大转变,高效利用有限的无线资源,优化网络服务,从而满足用户对服务质量日益增加的需求,是近年来无线通信领域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基于动态缓存和拟静态缓存的无线网络,因其诸多优势,正受到学术界
网络测量自从网络技术诞生之初就开始存在,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进。而如今云计算与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出现与蓬勃发展,使得云网络(Cloud Network)对网络架构、规模以及监控目标、手段都产生了如下的新的挑战:1)网络规模不断扩大;2)网络监控数据粒度多样化;3)网络虚拟化隐藏用户信息;4)云网络资源竞争加剧。在此背景下,新的网络架构和技术的出现,对于云计算环境的网络测量也提供了技术上的便
计算机断层成像(CT)是医学成像中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近年来,小型化CT射线源技术的不断发展让静止式CT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逐渐明朗。所谓的静止式CT,是由多个分布式X射线源组成的CT结构,无需旋转就能采集到不同角度的投影数据。静止式CT有一些潜在的优点:首先,它能消除源或探测器在扫描过程中高速旋转带来的副作用,包括机械结构不稳定带来的图像质量下降以及采集投影过程中射线源移动引起的投影数据不匹配。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