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创新与标准化之间的传统合作已经难以抢占先机,必须通过两者融合协同才能占据有利地位,进而促进企业健康成长、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现有文献也充分肯定了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它们主要解决的是两者融合协同过程中的某个具体问题,而缺乏对两者融合协同逻辑机理进行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分析,尤其关于宏观层面两者融合协同测度、绩效和路径方面的研究甚少,相关研究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发展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深入探讨两者融合协同机理及实现路径。具体而言,围绕“逻辑机理——水平测度——发展绩效——提升路径”的思路,分别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两者融合协同的逻辑机理,考察两者融合协同演化轨迹及收敛特征,检验两者融合协同绩效,并探究两者融合协同的提升路径,为决策者制定标准化创新发展战略、促进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机理。重点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的逻辑机理,研究表明:从外部环境看,一要围绕管理制度、市场推进制度和监管制度,增加制度供给,营造良好的融合协同生态;二要围绕战略层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标准2035》,以及战术层面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增加产业供给,提高产业供给体系的效率;三要围绕技术、人才、资金,增加要素供给,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从内部核心看,要深入实施“技术创新+标准化”,明晰并准确定位机会识别(What)、融合协同目的(Why)、技术生命周期(When)、融合协同路径(How)和融合协同主体(Who)的“5W1H”主要内容,更加注重通过与发展相关的标准化过程(EBN)来促进技术创新,加速推进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2)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测度。重点关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演化轨迹及其收敛性,研究表明:两者从国家层面看,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其发展水平低于协同水平。从地区层面看,东部地区融合协同发展势头强劲;中西部地区融合协同发展程度起伏波动,东北地区融合协同发展水平波动幅度最大,均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省级层面看,各省份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优势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较不均衡。此外,全国及四大区域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水平差异均具有收敛、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特征。(3)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绩效。重点关注技术创新绩效与标准化绩效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就全国总体而言,标准化绩效与技术创新绩效互为显著正相关关系,标准化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大于技术创新对标准化的拉动作用。就区域样本而言,标准化绩效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区域差异性明显,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标准化绩效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绩效对标准化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他地区均不显著,可见,四大区域中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还没有实现良性融合协同互动,以标准化对技术创新的单向推动作用为主。因此,中国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4)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路径。重点关注吸收能力(知识融合能力和技术融合能力)在技术创新绩效与标准化绩效之间所起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标准化绩效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不论是知识融合能力还是技术融合能力,标准化绩效对吸收能力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吸收能力在标准化绩效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通过提升知识融合能力和技术融合能力,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启示。一要深入挖掘“技术创新+标准化”优势,以优质要素供给推动两者融合协同。二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发展速度。三要加快开展试点示范,助力增强两者融合协同发展驱动力。四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促进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五要统筹东部比较优势,提升两者融合协同发展引领力。六要用活用足资源禀赋,推进两者融合协同发展水平逐步收敛。七要优化知识要素结构,夯实两者融合协同知识基础。八要加速推进技术融合,打造两者融合协同优势。政府应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实施科学的标准化创新政策,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现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协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是指按照统一体系、统一逻辑、统一规范,查清各类自然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分布、权属、保护和开发利用等状况,实现对自然资源状况及变化的精细化调查、动态化监测及场景化管理。为确保调查监测成果质量,针对高可信质量控制与真实性验证存在智能化程度低、质量信息分析服务内容简单等问题,本文提出由产品知识、检验知识、评价知识、服务知识和支撑知识构成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质量检验知识图谱本体概念
双碳背景下,低碳水泥及其制品是建材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碱式硫酸镁水泥(BMS水泥)作为一种绿色生态水泥,通过氧化镁和硫酸镁溶液在外加剂的作用下制得,针杆状的水化产物(5Mg(OH)2·Mg SO4·7H2O,5·1·7相)相互交织赋予其较高的力学性能,但目前的应用相对局限。以该水泥为基体衍生的多孔镁基材料由于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及特殊的微观形貌可能具有保温、吸声方面的潜力,但是作为多孔水泥基材料,孔结
期刊
材料三维结构的定量表征对理解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揭示材料结构在不同物理化学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规律和建立材料物性模拟的物理场具有重要的作用。X射线断层扫描(X-ray CT)成像技术具有三维无损的独特优势,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材料结构表征手段。X射线CT成像的像元尺寸与样品尺寸成正比关系,提高分辨率会导致所能表征的样品尺度相应减小。为兼顾样品结构细节与其统计代表性,在表征毫米或厘米量级的样品时微米CT应
基于碱土金属原子的光晶格钟系统,作为目前最精确的测量平台,不仅为下一代时间标准奠定了基础,还可以用在测量物理学常数,探测暗物质,验证广义相对论等基础物理方面。同时费米碱土金属原子本身还有着丰富的物理性质,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存在SU(N)对称,这种对称来源于费米原子的核自旋和电子角动量的去耦合。光晶格中碱土金属原子的SU(N)对称已经被各种实验所证实。另一方面,周期性频率调制下的量子系统有着很多有
随着以互联网、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各类复杂系统,如基于微信、Facebook等社交平台构成的社交网络以及由科研协作产生的科研合作网等。复杂网络是由节点及其连边所组成的拓扑结构。探索各类网络背后的动态演化机理,进而做出预测和调控是网络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在网络的演化过程中,网络节点间的交互不仅是二元相互作用,很多情形下存在群体的交互行为,研究高阶交互对网络结构的影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主粮作物,在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的重要病害中,叶锈病是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而抗病品种的培育及其应用是防治叶锈病最为有效、经济和环保的方法。迄今已在小麦中定位了80多个抗病基因/等位基因,但随着叶锈菌系或小种的不断变异,部分抗病基因已相继丧失抗性。因此,要想遏制叶锈病的发生及流行,从而为小麦生产提供持续性的抗性保护,新抗源的培育、抗病基因的挖掘及其分子定位就显得尤为必
二氧化硫(SO2)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主要由化石能源燃烧引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造成了SO2大量排放而引发严重空气污染。目前SO2在发展中国家局部地区和厂矿等特定区域浓度仍然很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SO2可破坏呼吸系统的结构和稳定,造成呼吸道炎症等疾病,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病理学、生化指标、遗传毒性、氧化应激和DNA损伤等方面,对于其损伤肺部的分子机制研究尚不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三十年以来,上市公司收购一直都是最受市场关注的证券活动之一。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第一案“宝延风波”发生在1993年秋天,彼时国务院《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颁布不到半年。近年来,每年都会有100家左右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尤其是2017年-2019年期间,在证券市场发生持续下行,国家持续降杠杆的影响下,大量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陷入经营困境,并将其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易手他人。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