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银和铜的氧化及构性表征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gh45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其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金属氧化物一直被认为可以作为半导体激光器、场发射电子枪、气体探测器等器件广泛应用于先进科技工业领域,这也使得其持续成为应用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入地认识和理解金属的氧化过程及对应氧化产物的微观结构,并据此探索氧化行为和氧化产物的特殊性质对于开发设计并最终实现金属氧化物的新型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主要基于透射电子显微学相关表征技术手段对金属Ag和Cu的氧化行为及其氧化产物进行了研究。在金属Ag的氧化方面的主要成果总结如下:1、利用原位电镜技术研究了在低氧分压环境中金属Ag在电子束辐照作用下的氧化还原动态过程。在透射电镜真空环境中,金属Ag受电子束的辐照作用会发生氧化,生成Ag2O纳米颗粒。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该氧化行为是一个可逆过程,其发生方向取决于所辐照的电子束的束流密度。当束流密度较低时,金属Ag持续氧化;而当束流密度超过某一阈值时,氧化产物Ag2O会被还原成金属Ag。以上现象被归因于电子束离化O分子导致的氧化过程以及电子激励O离子脱吸附产生的还原过程之间的竞争。理论上,在一定的氧分压环境中,通过控制电子束的束流密度,可以实现Ag和Ag2O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在特定区域内的定点氧化。实验上,通过控制电子束的束斑形状以及大小,初步实现了在Ag基底上一维和零维的定点氧化,精度高达3 nm。以上发现为制备基于Ag-Ag2O复合结构的纳米器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2、结合球差校正高分辨成像技术手段,在原子尺度上表征了金属Ag与其氧化产物Ag2O的反应界面,发现了 Ag与Ag2O的一个主要取向关系,即<110>Ag//<110>Ag2O,{111}Ag//{002}Ag2O。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Ag氧化成为Ag2O的过程中,反应界面处沿着Ag的{111}面会出现2倍及3倍的周期性调制结构。结合以上信息,本论文对Ag到Ag20的氧化过程提出了一种机制,即O离子沿着金属Ag的{111}晶面进行扩散:反应初期,扩散进入Ag基底的O离子的量较少,在Ag的{111}晶面上会形成2倍或者3倍的有序排列;随着反应的进行,扩散进入Ag基底中的O离子含量逐渐增加,在经历适当的原子重排之后,生成Ag2O晶体。在金属Cu的氧化方面的主要成果总结如下:1、利用Nanofactory EP1000 TEM-STM单倾转样品台对在空气中直接加热金属Cu合成的CuO纳米线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了 CuO纳米线的滞弹性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滞弹性是CuO纳米线的本征属性,但是电子束的辐照会促使残余应变的消失。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孪晶界原子协同运动的机制。实验结果对开拓CuO纳米线包括阻尼材料在内的潜在应用具有启示意义。2、基于透射电镜,利用电子衍射、明暗场成像及高分辨成像等相关电子显微学表征手段,对CuO纳米线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系统性表征。实验发现,在合成的CuO纳米线中,除了单晶之外,存在四种孪晶结构,分别是(111)孪晶,(002)孪晶,(110)孪晶和(202)孪晶,其中(111)孪晶和(002)孪晶的出现频率最高。四种孪晶面都平行于纳米线的生长方向,分别为<110>晶向(前三种孪晶)和<101>晶向((202)孪晶)。以上发现为进一步探究CuO纳米线的生长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线索,同时也可以为解释其特殊的物化性质提供结构依据。
其他文献
在序半群代数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同余理论和各种理想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我们常通过研究其上的同余和理想,由此获得序半群的内部结构。本文引入了序半群上反强正则同余、C-理想以及素双理想等概念,通过它们对序半群结构进行了刻画;同时我们介绍了序半群上的f-素理想和f-素根,将半群和半环中的相关理论推广到了序半群中。第一章对本文背景作了简单介绍,并给出一些基本概念。第二章在序半群正则同余理论和拟序
石油是工业发展中的重要能源物质,对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正处于石油工业发展的高峰时期,二次采油以及三次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石油产量和出油效率,促进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解决能源问题,我国通过大量的实践工作和技术创新提升三次采油技术水平。本文主要对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方法和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罪犯危险性评估按照性质分为再犯危险性评估和狱内危险性评估。国外可应用的再犯危险性评估工具已发展至第四代,专门针对狱内风险评估的研究较少。传统的危险性评估主要采用量表自评或专家通过访谈后进行他评,上述方法难以避免由于社会赞许性带来的结果失真问题,且由于评估工具中预测因子数量有限,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服刑人员的危险性水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发展,智能化分析技术能够综合已知的海量数据对于未来情况做出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教育中的一些方式和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数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是将学习差异较大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优势互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扩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加困难的内容打好基础。
通过共混复合实现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高性能化,是电线电缆绝缘和护套料研究与开发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聚乙烯(PE)及其共聚物为基体,并加入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富镁硅盐酸(MRS)和助剂等,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系列PE基低烟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MRS以及辐照剂量对材料热稳定性能、结晶行为、机械性能和阻燃等性能的影响。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通过熔融
今年初,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战略地位凸显、战略空间拓展、战略潜能的释放,将为成渝地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川渝两省市党委政府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关会议精神,
期刊
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数学学习过程实施上就是“提出-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运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完成数学知识构建、运用数学知识等.基于此,笔者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研究中心,对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交通灾害雨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风险源,会引起道路交通系统中人-车-路-环境等因素的不良变化,导致行车风险增大,事故率上升。系统梳理了境内外交通灾害雨天气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致因、评估方法和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成果,从交通安全风险致因理论层面对交通灾害雨形成机制及表征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发现现有研究存在仅采用降雨强度等宏观特征指标对交通灾害雨天气与交通安全风险关系进行分析,使得研究不够全面,不同降雨特性
1968年,C.L.Chang以Fuzzy集的理论为骨架,引入了Fuzzy拓扑空间以及其中的开集、闭集、邻域、紧性、可数紧性、连通性等概念,之后一些学者把研究对象扩展为更一般的L-fuzzy拓扑空间。本文就是在L-fuzzy拓扑空间中引入了新的开集并讨论Z-紧性、可数Z-紧性、Z-Lindel(?)f、Z-型强连通性、SP-Urysohn空间等概念,具有若干较好的性质。第一章中我们给出了一些预备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