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剧声音的听觉特征与空间感塑造

来源 :上海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ong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数字录音技术不断发展,广播剧这样的艺术表演形式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的眼前,广播剧由原来的广播电台载体也开始向网络数字化融合。广播剧的独有魅力在于,它可以通过不同声音元素的组成来重建一个听觉声场,通过人们大脑的听觉联想,展现出拥有个性的声音场景,大脑中的虚拟成像可以成为最好的荧幕。本文意图探求如何用合理的方式使用声音元素去触发广播剧听众的听觉感知和联想,能更好地获得剧情沉浸般的体验。本文从广播剧的听觉特征入手,结合心理声学相关理论,从心理声学的角度分析广播剧中对声场的重建和情感的表达。语言、音效和音乐,这三种不同的声音元素给人的听觉感知各有特点,以及它们在重建声场传递情绪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存在差异。通过对心理声学相关理论的分析和制作实践经验当中的举例分析,研究从声音的声学特征对人的注意力产生影响,将其联系并应用到实际的广播剧制作当中,更加贴合故事设定,用更恰当的方式引导听众的注意力,以此提高广播剧的声音质量和戏剧表达效果。声音元素拥有自己的特性但彼此之间也并不是完全割裂,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融合在一起才能成为和谐的整体。在目前广播剧文化复兴发展的大环境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广播剧这种艺术表达形式的受众,也有更多专业人员参与到广播剧作品的创作之中。本文对于广播剧声音创作及应用方面进行一定的理论研究,并为广播剧声音制作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
其他文献
学位
<正>近日,枣庄鑫金山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四川铁投集团川铁新材料(古蔺)时产1500吨精品骨料生产线项目,并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此次合作,将严格按照国家绿色矿山标准以及环保要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交通优势,全力打造四川地区规模化、环保化、智能化精品骨料生产线新标杆。
期刊
马里是首批批准儿童权利国际公约的国家之一,同时其国内法律也都遵循国际协定的要求。尽管有这样的国际和国内机制作为保障,但目前仍没有其它措施来替代对未成年人的监押。这些儿童中的大部分来自贫困和破碎的家庭,面临着诸如学校教育失败、家庭解体(走向街头)、逃学等问题,而这又会让一些人犯下诸如盗窃、强奸、打架斗殴、非法持有武器甚至暗杀等犯罪活动。一旦入狱,他们的权利往往被漠视,在青少年犯罪这个领域也缺乏行动者
针对教材中涉及到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制取及性质探究实验存在的一些缺点,创新设计实验装置,做到了一物多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
学位
当前,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存在宏观顶层设计层面缺乏生态文化引导、中观框架构建层面缺乏技术理论的多维度整合、微观操作层面缺乏对公众参与的重视等问题,亟需转型。澳大利亚城市生态学家保罗·道顿在《生态城市》中提出生态城市发展需将生态文化作为指引,整合社会、经济、自然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并注重社区力量对城市整体建设的驱动作用。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