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法律制度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w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作层是耕地的精华,在建设占用耕地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将耕地的耕作层剥离并将其用于土地复垦、土壤改良等工程,作为当前平衡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新方式,已经连续三年(2015年—2017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要求全面推进这项工作,即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早在1998年修订《土地管理法》时,就在法律层面对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制度作出规定,但是原则性规定难以应对这项工作在全国推进的具体要求,导致政策推行中出现了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积极性不足、由点及面推行困难的困境。耕地耕作层“剥离”作为“再利用”的前提,需要剥离的范围如何界定?谁来剥离?如何剥离?谁来监管剥离?“再利用”作为“剥离”的目的,如何再利用才能真正实现耕地耕作层土壤的资源价值?这些问题在法律层面都缺少回应。本文通过对目前耕地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制度的立法与实践现状进行分析,在明确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将重点研究如何进行制度完善。其中在剥离阶段重点讨论怎么剥离,通过确定剥离范围,明确剥离主体、规范程序、完善监管,将耕地耕作层剥离阶段制度化、规范化;在再利用阶段将重点解决再利用困难这一问题,剥离后的耕地耕作层土壤再利用范围广泛,同时也存在对耕地耕作层土壤资源的市场需求,本文将考虑通过流转制度将耕地耕作层资源价值最大化。通过对耕地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两个阶段的完善,力求使耕地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法律制度落地,真正能够推广执行起来。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耕地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作为一项新制度,在厘清“耕作层”“表土”“耕地耕作层”的内涵、明确耕地耕作层的再利用范围、介绍工作基本程序的基础上,讨论耕地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然后通过对我国立法与实践现状进行考察,明确国家与地方立法层面对耕地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的规制及不足,并将实践样本依据剥离实施主体的不同分为了三种模式,在对比分析后,得出目前我国耕地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在制度推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现状考察发现,我国耕地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法律制度存在剥离范围模糊、剥离运行制度混乱、再利用流转制度缺失、耕地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最后,结合域外立法经验,立足于法律的普遍适应性,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的耕地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法律制度。通过编制耕地耕作层专项规划、进行耕地耕作层土壤质量测评以锁定剥离范围,明确剥离主体与监管主体之后规范耕作层剥离的运行程序,然后通过耕作层土壤流转制度以解决耕作层再利用困难,最后明确资金范围、引进市场机制等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并针对不同剥离实施主体严格其法律责任以保障制度的运行。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一类广义Langevin方程的小质量与白噪声极限。该广义Langevin方程是一个描述微小粒子在液体中运动的随机微分方程,其中粒子质量的大小与粒子所受涨落力的涨落尺度
天然橡胶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资源,主要来源于巴西橡胶树。橡胶树炭疽病是橡胶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都能引起橡胶树炭疽病,其中胶孢炭疽菌对
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盆花和切花兼用,切花寿命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新品种选育是红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建立高效和有竞争力红掌产业的关键。分子育种是红掌
基于金属腐蚀原理的微电解工艺是一种高效、经济、绿色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在废水处理等环保领域广受关注。微电解技术的核心是微电解填料,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当今市场
钛及钛合金的相结构和相转变是钛领域最基础的研究方向,自钛被发现以来,广大学者一直在不断进行相关机理研究。然而研究结果表明,钛元素并不像其他钛族元素(Zr、Hf)一样,符合
管道在输送含蜡原油的过程中会有蜡沉积。沉积层的硬度随着沉积时间逐渐增加,导致不同径向位置处蜡层性质有差异。当管道的沉积层厚度过大,管道输油泵提供的动力不足以克服蜡
研究背景及目的: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些年来治疗手段逐渐多样,但发病率与死亡率依旧高居不下,其中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所占比例最大,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因此,通过探究H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发掘全新的治疗靶点或预后标志物,实现其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迫在眉睫。环状RNA是一类共价闭合的新型内源性非编码RNA,可能在肿瘤的许多进程
目的:从人群基因易感性角度出发,探讨生物钟分子系统中关键基因多态性对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发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自制的结构式调查问卷获取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资料,通过公共数据库SNP info筛选候选基因和功能性SNP位点,候选SNPs分型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平台的i PLEX GOLD
红球姜(Zingiber zerumbet(L.)Smith)、红球姜花叶变型(Z.zerumbet f.variegated)和光果姜(Z.nudicarpum)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红球姜花序呈火红色,形态奇
背景:高浓度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维持着人体骨骼系统外细胞25(OH)D受体的正常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结缔组织及自身免疫和肿瘤的发展息息相关,相关研究表明,每天补充4 000 U的25(OH)D3可显著减少免疫缺陷患儿的感染症状、鼻拭子中的致病菌数量、对抗生素的消耗,减少儿童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滴度的高低表明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