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疗大数据的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量成爆炸式的增长,大量来自各领域的数据,反映了人类群体生活习惯、社会运行规律、自然发展规律等客观规律,数据正在演变成为与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样重要的战略资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医疗行业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医疗领域迎来了医疗大数据时代。如何获取、分析、运用医疗大数据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前“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理念下,医疗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提升医疗质量,降低诊疗过程中的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临床检验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因为临床检验质量所产生的各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安全隐患。传统的依靠人工模式的风险管理和安全监控模式效果有限、效率欠佳、标准模糊、时效性差,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需求。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揭示医疗大数据研究的出版趋势、全球合作模式、研究热点与新兴主题、医疗大数据在医疗风险领域的应用现况;2、临床检验医疗大数据库的建立,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知识库的建立,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3、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系统的开发与有效性验证,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系统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1、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检索和提取医疗大数据相关文献数据。我们使用VOSviewer工具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构建国家、机构、作者、引文和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医疗大数据研究的出版趋势、全球合作模式、研究热点与新兴主题、医疗大数据在医疗风险领域的应用现况。2、本研究从某大型三甲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系统中采集2012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临床检验数据和诊断数据。我们使用数据清理、数据变换、数据规约、数据加载等数据清洗方法对采集的临床检验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将临床检验数据变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保证数据质量。利用脱敏规则对临床检验数据中涉及的敏感数据字段进行脱敏处理。针对不同的临床检验类型,定义相应的量表,建立临床检验医疗大数据库,并将进过清洗,脱敏处理过的临床检验数据导入临床检验医疗大数据库中。利用临床检验医疗大数据库中的数据完善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知识库。3、本研究从临床检验医疗大数据库中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之间的凝血四项检验医嘱的历史结果来确定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 Level,FBG)的限值范围。利用2017年1月至3月的凝血四项检验医嘱的历史结果记录,验证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系统的可用性。利用2017年5月至6月期间的凝血四项检验医嘱相关信息,验证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利用2017年7月至12月期间的凝血四项检验医嘱相关信息,对正式使用后的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使用IBM SPSS统计软件23.0版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独立样本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我们从WOS数据库检索到3799篇医疗大数据研究文献。医疗大数据研究年度出版物数量,呈现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IEEE Access(共182篇,被引用3023次)是医疗大数据研究领域出版物最多的期刊。美国(1544篇文章,被引用27512次),中国(839篇文章,被引用13637次)和英国(381篇文章,被引用6803次)是医疗大数据研究领域最具生产力的国家。对前100个作者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分析,形成4个聚类:医疗大数据相关政策研究与医疗大数据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研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大数据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相结合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医疗大数据在精准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3799篇医疗大数据研究文献中,仅有11篇医疗大数据在医疗风险领域应用的文献。2、本研究中某院临床检验医疗大数据库共收录临床检验医嘱项目649个,临床检验医嘱记录总数30859101条,收录检验项目1467个,临床检验项目结果记录197004245条。构建了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知识库,包括危急值规则、限值规则、差值规则、比值规则和逻辑规则。通过对临床检验医疗大数据库中的临床检验大数据进行分析,完成限值规则设置。根据医疗管理规定和临床检验专家意见完成危急值规则、差值规则、比值规则和逻辑规则的设置。构建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模型。3、本研究共收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的凝血四项检验医嘱结果157079条,完成凝血四项预警知识库设置。收集在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的凝血四项检验医嘱结果记录37821条,其中8656条检验医嘱进行了预警,占总医嘱的22.89%,29165条检验医嘱可正常通过,占总医嘱的77.11%。2017年6月的测试版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系统运行中,14295个凝血四项检验医嘱结果,检验医嘱的预警率为21.25%(3038/14295),检验医嘱的正常通过率为78.75%(11257/14295),其中真阳性892条,真阴性11257条,假阳性2146条,假阴性0条,敏感性100%,特异度83.99%。正式版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系统运行后,2017年7月到12月间共检测83699条凝血四项检验医嘱,凝血四项检验医嘱每月的预警率为19.72%(2932/14866)到22.09%(2963/13416)之间,自动审核通过率为77.91%(10453/13416)到80.28%(11934/14866)之间。临床检验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中位数从126.00分钟缩短到101.00分钟,检测完成-报告发布周转时间中位数从41.00分钟缩短到15.00分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Mann-Whitney U检验)。结论:1、本研究揭示了医疗大数据研究的科学趋势,确定了该领域有影响力的期刊、国家、机构、作者,并分析了全球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和新兴前沿。2、医疗大数据研究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其在公共卫生、医学诊断、精准医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医疗安全领域的相关研究较为少见。3、本研究充分利用医疗大数据技术,实现海量多元异构的临床检验数据的采集、清洗、脱敏,建立临床检验医疗大数据库。4、本研究构建了由危急值规则、限值规则、差值规则、比值规则、逻辑规则组成的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知识库和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模型。5、本研究构建的基于医疗大数据的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将有效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形成窗口前移、预防为主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模式,为临床检验领域构建以“进攻防御型”为主的医疗安全预防体系研究提供了基础。6、本研究利用软件工程方法对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模型进行了软件化开发,建立了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系统,并实现与医院HIS系统和LIS系统数据的实时交互,对临床检验项目结果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7、利用凝血四项检验医嘱相关数据,对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系统进行了验证与评价。结果表明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临床检验医疗风险预警系统正式运行后有效缩短了TAT,有效提高了临床检验报告的及时性。
其他文献
大量研究证实了运动对健康的潜在益处,但是关于适当运动的形式、强度、频率等关键条件仍未能确定,大量运动后的生理改变尚不明确,尤其是脑供血与脑功能的改变亟待研究。目的:探寻HIIT运动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征集日均运动量小于0.5小时的男性志愿者,于15分钟HIIT运动后使用GE MR750的ASL序列(PD 1500ms),连续采集40分钟头部ASL血流数据。将数据经过FSL的BASIL功能后处理后
目的:代谢性酸中毒是与一系列临床疾病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患者常表现为深大呼吸、恶心、呕吐等,引起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以及全身皮肤干燥及破损等,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与低体温、凝血障碍并称为“死亡三角”。糖尿病是一种高发的基础代谢性疾病,常并发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皮肤感染、难以愈合的症状,当病情加重发生酸中毒时,皮肤损伤情况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治疗不及
目的:锌指蛋白703(ZNF703)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升高,在卵巢癌中的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ZNF703在卵巢癌的表达及构建差异表达的细胞系,利用多种生物学方法结合ChIP-sequence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ZNF703对卵巢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即SP法)检查卵巢组织中ZNF70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评估ZNF703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
前言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依赖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目前以超声引导下10-12针系统性穿刺活检应用最为广泛,然而系统性穿刺活检因缺乏目标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多模态图像在前列腺病灶的定位及定性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多模态图像对PCa的诊断及检出价值,并从病理组织学方面探讨多模态图像的特征。第一部分:超声多模态图像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
目的:由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大多数的临床中心,80%的介入手术中都使用了血管支架。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目前仍是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最严重的问题。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在支架植入后再狭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外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可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世界范围内,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美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由2013年的49,560人上升至2018年的63,230人。手术是治疗早期内膜癌的主要手段,并且预后较好。但是对于处于晚期,复发或是存在转移病变的患者,治疗手段则有限,而且生存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亦没有提高。同时,最新研究已经认识到由于
目的: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未来20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均会呈现上升的趋势。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大部分预后良好。为了避免过度诊断及过度治疗,对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估对临床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可以更好的探测肿瘤的微循环情况,现在已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目的:真菌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吸入真菌污染的有机粉尘可能会导致过敏性肺炎。重复暴露真菌污染的有机粉尘可导致慢性炎症、肉芽肿甚至是不可逆的肺纤维化,为社会经济和医疗带来巨大的负担。然而,过敏性肺炎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3-β-葡聚糖作为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是公认的真菌暴露标志物,常用于真菌所致的过敏性肺炎的深入机制研究。上皮细胞是肺部第一道天然防线的重要组成细胞,其损伤
研究目的:小儿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增儿童白血病病例约15000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5%以上可达到完全缓解。随着缓解率和生存率的提高,父母在患儿病程的不同阶段会面对不同的应激源,从而产生相应的心理、躯体症状,影响其生活和工作,同时,这种不良的情绪体验反过来还会影响患儿的治疗及情绪和行为的发展。整合临床、心理、社会资源,促进患儿和父母的身心康复和行为方式的积极转变,是社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情绪损害、认知缺陷和社交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慢性、致残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在全世界影响已经超过2000万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此外,精神分裂症也是法医精神病领域鉴定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其鉴定缺乏客观的指标。因此精神分裂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精神分裂症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病因复杂,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以及病程发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