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公平视角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适老性评价及优化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ngib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尽管随着社会经济与医疗技术的发展,老龄群体的平均寿命有所延长,但在生活质量和健康需求方面的预期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这说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与现有的设施服务供给水平之间仍存在较大的矛盾。老年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十分依赖于便捷、安全、舒适的健康支撑体系,社区生活圈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由于比较符合老年人就近性、圈层化的出行特征,因此成为了健康适老性的主要载体。故而厘清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特征,从更精准的视角提高健康资源与老龄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适老性评估的准确性,建立健康导向下的布局适老性提升策略,既能从社会公平的角度保障老龄群体享有平等的健康权利,也是在空间层面对当前中国“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观”理念的积极响应。本文以杭州市主城六区为例,展开了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适老性评估体系的研究。首先基于健康公平视角的解读,以及对于公共服务设施适老性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的总结,认为供需特征在设施资源合理配置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老龄群体的养老需求、出行需求以及设施需求特征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出“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健康养老需求特征,并细化锁定具体的健康设施类型与对应的服务阈值。其次基于供需视角,分两步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适老性评价模型,第一步是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对不同类型不同生活圈层级的设施服务能力进行测度;第二步是根据挖掘老龄群体健康需求所获的设施重要性评价结果,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判断构建设施健康重要性指标表。最终的评价结果从三方面展开,分别是各类各层级的设施可达性、“医-养-为”设施的总体适老性以及“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的综合适老性。研究结果表明:(1)杭州市主城区内养老服务设施存在较大的缺口,“老有所养”相较于“老有所医”与“老有所为”在服务体系完善与空间布局合理性上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2)5分钟、10分钟生活圈适老性有待提高,尤其是面向高龄化、步行能力受限的老龄群体,5分钟与10分钟的基础生活圈无法满足其多样性的健康养老需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文娱康体类设施布局体系仍待优化;(3)城市中心区与城市边缘区设施配置存在两极分化,养老盲区现象仍然存在,乡郊养老配置呈现出较差的适应性。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首先在宏观战略上提出健康老龄化需求下的多样性提升策略;其次在微观布局方面,延续供需互动的思想,将老年人口需求与社区生活圈整体适老性服务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叠合,识别出4类异质性的空间特征:(1)供需平衡(高高模式);(2)供给缺失(高低模式);(3)需求缺口(低高模式);(4)供需双低(低低模式),并对4类异质性空间的形成机制进行探究,提出针对性的适老化提升策略。研究具有以下创新点(1)分析视角的创新:本文基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将公平性与适老性相结合,拓展了公共服务设施与老龄群体的研究思路。并且对健康服务设施的类型与作用阈值进行了细分,从更精确的视角提高健康资源与老龄需求之间的匹配度,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适老性评估的准确性。(2)方法实践的创新:基于供需互动的理念,建立设施布局适老性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适老性分异模式进行识别与机制探究。供需匹配的测度方式不仅满足了健康老龄化的多样性特征,也为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
其他文献
新入职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中重要组成部分。新入职员工的培养方式,与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息息相关,同时也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师带徒”培养模式是我国各行各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新入职员工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方式能够帮助新入职员工快速掌握各种专业技能,适用企业的岗位需求,使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文章主要分析了企业“师带徒”培养模式的流程,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目的 从经济支持、照料支持和情感支持3个层面,研究代际支持对于我国老年人抑郁的影响。方法 根据全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年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对代际支持与老年人抑郁之间的关系展开定量研究。结果 子女给予老年人经济支持对抑郁无显著影响,而老年人给予子女经济支持对抑郁呈显著的负向影响;情感支持中子女是老年人聊天最多的对象,这与老年人抑郁
以对虾养殖池水为培植水,采用3种浮植方式水培水芹、水蕹菜和生菜,通过对蔬菜的生长、氮磷的吸收及对虾池水化学状况的比较,探讨3种蔬菜对虾池水的净化效果以及适合水培蔬菜的浮植方式,以解决养殖期间虾池水体氮磷积累的问题。结果表明,水蕹菜日增重量与吸收氮磷能力显著高于水芹与生菜,且存活率最高。3种蔬菜对虾池水水质均有净化效果,其中水蕹菜效果最为明显,20 d后种植水蕹菜的水体中总氨氮、硝态氮、总氮、总磷以
编制管理是政府行政的重要资源,也是现代政府改革的核心内容。县级政府是我国政府体系中的重要层级,在纵向政府间关系中具有“枢纽”性作用,因而县级政府编制管理的优化直接关系到我国政府行政效能的提升。通过对江苏省D市(县级市)编制管理的调研,在梳理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后编制管理运行现状的同时,也进一步明晰县级政府编制资源配置“失衡”的现实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编制管理问题,将政府职责作为切入点,以核定职责模块
<正>过去的40年,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城市发展也逐步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规划作为重要的空间治理工具,一直在不断探索提升。针对原有空间规划存在的缺少协调、事权不清等诸多问题,2014年开始,国家各地市开展了由不同部门主导的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探讨构建新的空间规划秩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
会议
基于湖北省利川苏马荡和英山桃花冲2个风景区的森林资源特点与实地调查数据,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定量评估2019年湖北省森林风景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苏马荡风景区的森林生态服务总价值为3.94亿元/年,以涵养水源价值和固碳释氧价值主(共占79.56%);生态服务贡献最大的是针阔混交林,其次为马尾松林、柳杉林、日本落叶松林和杉木林。桃花冲风景区森
<正>被称为“最令老舍满意”的作品《骆驼祥子》,讲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从农村初入城市的底层人物祥子因为买车而被社会压迫得想要反抗,但最终无能为力,被迫变成行尸走肉的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史。这部作品是老舍依照当时中国社会背景进行撰写的,其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压迫,而且真切地反映出了底层人物与命运抗争的艰辛与不易。老舍对祥子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更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历来众多学者对《骆驼祥
期刊
身体政治是身体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将身体从生物学层面中抽离出来,在政治和社会层面加以审视,从而摆脱以往的固有阈限,得出更为综合的结论。笔者运用权力话语、德勒兹生成理论,全面考察巴勒斯围绕身体所构建的独特的文学世界。具体而言,巴勒斯通过肉体"辖制"与欲望"生成"两种维度,对身体政治加以展现,一方面深刻揭示出隐性资本权力与技术主义对身体的强烈控制;同时也展现出对"赤裸生命"的本能追求。
全球化的进程一方面给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带来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也给各城市地方风景带来了趋同化的影响,使地方风景失去了宝贵的场所精神。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容易倦怠和迷失,不利于形成归属感、凝聚力和地方保护意识。纸版画创作使人们通过重新建构与地方记忆的联系,加强了人和风景的互动,从而在激烈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同质化严重的城市中加强了人们的归属感。
沈从文先生经常强调小说"要贴到人物来写"①。照此看读小说也可以贴到人物读。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看,小说的主角与配角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仔细品读《骆驼祥子》我们就会发现,祥子的形象就是在众多配角的合力"围剿"下完成的。为了祥子的"涅槃",他们有的"一剑封喉",有的"笑里藏刀",有的仿佛是"钝刀割肉"。正因为如此,祥子的形象才显得真切感人。品读《骆驼祥子》时,注意归类、深探,我们便可以有这些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