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AP2过表达诱导类黄酮化合物积累及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a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青素是天然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属于苯丙烷代谢分支上的一种重要的终端产物。它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是形成花和果实颜色的主要色素。花青素不仅对植物的生理生化活动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其抗氧化活性及在动物细胞中调节信号通路的能力,花青素在对抗某些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方面也具有一定功效。花青素的积累是编码花青素生物合成的结构基因协同表达的结果,通过研究不同植物种类表明,这种协同表达是通过R2R3-MYB转录因子、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和色氨酸(W)和天冬氨酸(D)(WD40)重复蛋白相互作用形成转录复合体,进而在转录水平上进行调控的。拟南芥MYB90/PAP2(production of anthocyanin pigment 2)基因编码一个R2R3-MYB转录因子,它在拟南芥和烟草中的组成型表达,诱导产生了紫红色植株,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在番茄中过量表达PAP2(AtPAP2)基因,以期获得花青素含量增加的番茄,进而研究类黄酮化合物(花青素)的积累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各转基因株系在不同器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花青素积累,同时转基因植株表现出了株高降低,侧根减少等生长受抑制的表型。本试验进一步通过转录组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外源生长素处理等方法分析了导致转基因植株表型改变的可能原因。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本试验通过遗传转化的方法将拟南芥中的MYB90/PAP2基因导入番茄,经过后代筛选获得了L1,L2,L15三个纯合阳性株系。各转基因株系在不同器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花青素积累,且在雄蕊中积累明显,在果实中,花青素以紫点的形式点缀在果皮上和果肉中。同时,花青素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和一个bHLH转录因子基因SlAN1在转基因植株中显著上调。因此,AtPAP2通过激活花青素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的转录,诱导花青素在转基因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此外,番茄中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的MYB蛋白S1AN2可以与S1AN 1和S1JAF13两个内源bHLH蛋白互作,而AtPAP2只能与S1JAF13互作,与S1AN1不互作。这可能是导致AtPAP2转基因番茄果实中花青素积累有限的一个因素。2.转基因番茄地上部的生长受到了抑制。L15转基因株系的株高、茎粗和节数均降低为野生型的80%左右。类似地,AtPAP2转基因烟草也明显矮化,茎的粗度和茎节个数也显著降低。同时,苯丙烷代谢分支上另一种重要的终端产物木质素,其合成相关基因在番茄茎部的表达受到了影响,其中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C4H),羟基肉桂酰辅酶A莽草酸/奎尼羟基肉桂转移酶基因(HCT)和对-香豆酸3’-羟化酶基因(C3’H)在转基因番茄茎部的表达量较野生型均显著下调。因此,AtPAP2可以负调控木质素的合成,转基因植株的矮化表型可能部分由于木质素含量降低,导致木质部功能受损,影响了水分运输和营养物质的同化作用引起的。3.转基因番茄的侧根和侧根原基数目均显著降低。种子发芽6天后,野生型番茄的平均侧根数目为9条,转基因株系L1的平均侧根数目为5.6条,而转基因株系L15几乎没有侧根出现。发芽11天后,L15和L1株系的平均侧根数目分别为7.6和28.9,而野生型番茄的侧根数目此时已达到40条。另外,转基因株系L15在种子发芽4天后仍没有侧根原基形成,而野生型番茄平均每条主根上的侧根原基数目已达23.2。因此,AtPAP2过表达抑制侧根形成很可能是由于破坏了侧根的起始导致的。4.利用RNA-seq分析了野生型和转基因番茄根部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的表达差异,并筛选出了 19个与侧根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个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LBD/ASL家族基因SILBD16、SILBD16-like和SILBD6,以及两个与生长素运输相关的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家族亚家族ABCB/P-glycoprotein(ABCB/PGP)基因SIABCB21-Iike和SlABCB1-like在转基因植株中均下调表达。此外,编码生长素运输蛋白的SIPIN5基因在转基因番茄根部上调了约5倍。SIPIN5通过将细胞质中有活性的生长素运输到内质网进行钝化,从而降低细胞内活性生长素浓度。因此,AtPAP2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活性生长素的浓度,以及通过LBD家族基因、ABCB亚家族基因调节生长素信号转导和生长素运输过程,影响侧根的形成。5.对转基因番茄根部外源施加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部分恢复侧根的起始,但与同样在根部施加生长素的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的侧根原基和侧根的发育都相对缓慢。利用侧根诱导系统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现,SIP/IN5在转基因植株各个诱导时期的表达量与野生型相比均显著上调。因此,SlPIN5在转基因植株中的差异表达造成的生长素浓度和运输速率的改变,可能是导致转基因番茄在高浓度生长素处理下侧根的发育仍相对较慢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在番茄中过量表达MYB转录因子基因AtPAP2,获得了花青素含量较高的转基因植株,以此研究类黄酮化合物(花青素)的积累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并通过转录组测序等试验方法挖掘了一些可能参与调控番茄侧根起始或伸长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番茄根系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对产蛋动物而言,蛋黄是胚胎生长和发育所需营养的最主要来源。卵生脊椎动物的肝脏在雌激素(estrogen,E2)的调控下合成卵黄前体物。研究表明,卵黄前体物,如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和靶向卵黄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y)的浓度与产蛋量呈正相关。甜菜碱(betaine,BET)又称三甲基甘氨酸,由胆碱氧化而来,也可直接
人造肉作为理想的畜产品替代品,是改造传统畜牧业的关键一招,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和畜产品供给体系调整问题有一定的战略意义。该文结合技术轨道理论,基于人造肉专利技术情报,运用专利分类共现分析法和“S”型曲线法分析人造肉技术系统内现有技术轨道和各轨道技术成熟度,并据此外推出未来人造肉技术可能的演进方向。研究表明:①人造肉技术系统内存在3类技术轨道,其中植物蛋白肉技术是近期人造肉技术系统的技术主轨道,当前人
家禽肉是优质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其全球需求量每年呈指数增长。同时,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家禽业在夏季受到强烈的高热影响,而且消极后果越来越严重。热应激(HS)的不良影响包括采食量减少,体重增加和胴体产量降低,肉品质下降,免疫应答降低和肉鸡死亡率增高等。生化和生理指标的改变与高温促进活性氧(ROS)反应的形成有关,过高的ROS可引起氧化损伤,从而导致严重的细胞和组织、器
学位
A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TS)是自然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重要的真菌毒素,主要是由镰刀菌(Fusarium)所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A型TS可广泛地污染粮食作物,尤其是大麦、燕麦、小麦、花生、马铃薯和玉米等农作物及其产品。这类毒素可以通过污染饲料,在动物和动物源性食品内残留,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形成严重危害。A型TS可以诱发动物和人产生一系列的毒性反应,包括食欲下降和呕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一种重要病原,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猪呼吸道疾病,并导致感染猪体免疫抑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其致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CD83作为树突细胞(DCs)的重要表面分子,它不仅仅是DCs成熟的标志,还是DCs发挥其激发免疫应答作用不可或缺的功能性分子。CD83一方面活化DCs,另一方面为初始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提供共刺激信号,但可溶形式CD83分子(s
捻转血矛线虫是寄生于小反刍动物皱胃,以吸食宿主血液为生的寄生性胃肠道线虫。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可引起严重贫血、腹泻、脱水甚至是宿主的死亡。近期的研究表明寄生性胃肠道线虫可通过产生排泄分泌物(ESP)释放免疫抑制因子与宿主免疫细胞或免疫调节分子相互作用,抑制或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从而保证其存活。T细胞和单核细胞均为参与宿主机体免疫应答的核心细胞,因此针对捻转血矛线虫ESP中一些对T细胞和单核细胞功能抑制分
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小反刍动物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引起的一种寄生性蠕虫病,主要造成小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降低。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捻转血矛线虫是吸血寄生虫,能够刺破宿主的皱胃粘膜吸食宿主血液,造成宿主贫血和总血浆蛋白的损失。寄生性线虫对其宿主免疫反应的调节和抑制被广泛的报道,虫体所释放的排泄分泌蛋白被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本文观察和研究了 6种捻转血矛线虫排泄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全面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贫富分化较为严重,社会阶层逐步固化,其最主要的体现之一是代际职业流动性低。一方面,较低的代际职业流动性可能会引发“读书无用”论,社会底层可能放弃努力,使得向上流动的通道进一步变窄,形成贫富“马太效应”,最终影响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较低的代际职业流动性有失社会公平,使得“人情”凌驾于人力资本之上,资源配置效率受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gondii)是一种严格的细胞内寄生虫,在弓形虫的生活史中,速殖子可引起中间宿主的急性感染,在这一感染性阶段,无性生殖是其主要的繁殖方式。若没有宿主免疫应答对虫体繁殖的抑制,弓形虫速殖子可以进行不断的繁殖。原癌基因是一些可以影响细胞生长和繁殖的正常细胞基因,一旦他们的表达发生改变,则会促进癌症的发生。那么弓形虫速殖子的不断繁殖与癌细胞的不可控生长
滑刃科线虫Aphelenchoididae Skarbilovich,1947是一类具有高度生态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的类群,其中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贝西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可引起重要的植物病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对滑刃线虫科其他成员的研究较少。本文对不同生境中分离出的滑刃线虫科3属10个种群进行了鉴定和描述,并结合头区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