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_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煤区土地沉陷导致大量农田遭到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变差,且凹陷不平,不能继续进行农田种植,因此需要通过植被复垦来进行改善,然而在复垦初期只能采用种植灌木或小乔木,尤其是长势良好的当地乡土树种,以提高地力。本文以神府东胜矿区采煤沉陷区不同林型复垦地为研究对象,设置长柄扁桃、欧李和文冠果3种复垦林型,分析不同复垦林型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上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和酶活性特征,以此探究采煤沉陷区不同复垦林型在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磷养分和酶活性方面的作用机制,为该研究区或其它类似采煤沉陷区植被复垦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长柄扁桃、欧李和文冠果复垦提升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2 mm、2~0.25mm粒级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降低了0.25~0.053 mm和<0.053mm粒级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其中文冠果复垦地>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复垦林型,<0.053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2)不同复垦林型各土层大于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DR>0.25)、水稳定性团聚体(WR>0.25)分别较对照样地增加了17.86%~33.36%和12.94%~21.69%,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较对照样地显著增大、分维形数(D)减小;文冠果复垦地团聚体MWD和GMD最大、D最小,且较其它复垦林型差异显著。(3)不同复垦林型均提升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文冠果复垦地团聚体SOC、TN和TP增幅最大,其中SOC和TN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复垦林型;不同复垦林型各土层<0.053mm粒级团聚体SOC、TN和TP含量最高,但>2 mm和2~0.25 mm粒级团聚体对土壤SOC、TN、TP的贡献最大。(4)不同复垦林型各土层土壤团聚体C/N、C/P和N/P均高于对照;各林型土壤团聚体C/N、C/P和N/P分别在10.46~15.53、14.10~20.52和1.01~1.72之间,均低于我国和全球平均水平,氮素为研究区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5)不同林型复垦均可提升各土层土壤团聚体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S-CAT)的活性,其中长柄扁桃和文冠果复垦地土壤酶活性普遍高于欧李复垦地,且<0.053 mm粒级团聚体酶活性更高;土壤团聚体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以及过氧化氢酶与团聚体SOC、TN、TP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来看,文冠果对土壤培肥效果更佳,是采煤沉陷地复垦很好的林种。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5G时代的到来,我国网民数量也不断增加,这使得网络规模逐渐增大,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网络管理需求。但由于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移动带宽的速率也在不断地增快,网络流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这也导致了网络资源分配的均匀性下降,网络中时常出现拥塞或过载等现象。因此对于网络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准确的预测,可以有效地对网络进行管理及维护,提高网络的综合性能,在网络安全中也发
动物皮组织富含胶原纤维,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骆驼皮具有皮张大、产量多且油脂含量低于猪皮和牛皮的特点,可作为胶原蛋白的优质来源。为充分利用原材料,提高骆驼产品附加值,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骆驼皮胶原蛋白,确定最优工艺,并对常规酶法提取的胶原蛋白(PSC)和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的胶原蛋白(UPSC)的结构及性质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骆驼皮基本营养成分:经预处理后骆驼皮的水分
新疆自然发酵酸牛乳风味独特,蕴藏着丰富的乳酸菌资源,是当地少数民族习惯制作并饮用的自然发酵乳制品。然而,自然发酵乳制品在开放环境发酵而成,质量较不稳定,安全性难以保证,将其制作工艺统一化、标准化来实现工业化生产十分重要,但若将自然发酵乳制品脱离原始发酵环境进行生产,能否保留其特有微生物组成和品质,还需要足够的研究支持,因此研究自然发酵酸牛乳在实验室连续发酵期间的乳酸菌菌群结构动态变化,对自然发酵乳
过度放牧及不合理开发利用是导致草原植被矮小且多样性降低、土壤贫瘠化与干燥化、微生物减少与功能退化、河谷湿地萎缩与沼泽化、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草原坡面降雨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极其显著。本研究选择位于我国北方的典型半干旱草原型内陆河流域——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研究对象选择天然放牧的草场,通过运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选用围封、放牧、裸地三种坡面处理方式,设置多种降雨强度-坡度-植被盖度组合情景
乳制品是新疆地区游牧民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食,其制作过程离不开乳酸菌的发酵,对新疆地区乳制品中乳酸菌多样性的研究,为乳酸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基于Pacbio SMRT测序技术和乳酸菌特异性引物,对采集自新疆地区的93份乳制品中乳酸菌的菌群结构进行解析,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新疆地区乳制品中乳酸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从整体来看,新疆地区乳制品中乳酸菌的优势菌种为Lactobac
蒙古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品种之一,是我国优秀的马种资源。具有耐寒耐旱、耐粗饲、适应能力强等特征。此外,马匹关节和肌腱的解剖学、生理学以及损伤性质与人类高度相似,因此马是用于研究软骨损伤或退化细胞疗法的传统动物模型之一。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是将特定的转录因子导入体细胞重编程而获得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类细胞。iPSCs可以来源于任意
格氏乳球菌(L.garvieae)最初从乳房炎牛乳中分离后有学者认为该菌可引起奶牛乳房炎,但关于奶牛乳房炎性格氏乳球菌的研究较少,它的感染机理尚不清楚。为了解格氏乳球菌对奶牛乳腺潜在的致病性,本文通过细菌形态学、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试验对一株乳源格氏乳球菌进行了鉴定;通过筛查3个主要溶血素基因、4个主要粘附素基因以及对109份乳房炎奶样和95份正常奶样中格氏乳球菌的PCR检测,分析该菌潜在的致病性
大兴安岭南段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山杨(Populus davidiana)作为该地区的优势树种之一,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现象,导致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下降。为探究该地区山杨林对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以及是否受到斑块、海拔、树龄的影响,本文以不同斑块、海拔、树龄的山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区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筛选出干旱事件以及确定影响树木生长的关键气象要素,运用树轮气候学对比分析不同斑块、海拔和树龄
植物乳杆菌P-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是一株分离自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草原牧民自然发酵酸牛乳中的益生乳酸菌。氨苄西林作为一种广谱类抗生素,在治疗多种细菌性感染疾病中有显著效果。对于益生菌来说,抗生素的乱用滥用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环境胁迫。为了探究益生菌在抗生素环境中的适应性进化机制,本研究以前期L.plantarum P-8在氨苄西林环境适应性进化实验为基础,选取在氨
本文以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QS306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在发酵48 h发酵乳中的ACE抑制率为54.50±1.06%,对菌株QS306产生降血压肽蛋白酶的发酵条件和酶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提取的酶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再对酶的水解乳蛋白产生ACE抑制活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