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低积累水稻资源的评价及其分布特性的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全国约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土壤中的镉通过生物迁移,被水稻植株吸收,在籽粒中积累,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鉴定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种质资源,探究水稻分蘖末期至成熟期镉在植株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特征,对培育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利用栽培技术控制水稻镉积累,提高稻米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稻米消费者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9311为镉高积累对照,湘晚籼12号为相邻镉低积累对照,经2014-2017年田间鉴定筛选出的15份镉低积累水稻资源为参试材料,在2018年、2019年鉴定精米的相对降镉率并筛选出年度间相对降镉率差异不显著的资源;采用45对SSR引物检测15份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出与育种材料遗传距离大且相对降镉率高的育种可用资源。通过2年同丘田种植9311、湘晚籼12号和生育期基本一致的4份镉低积累水稻资源,不同生长发育期取样,分析水稻各器官的镉含量、镉总量,探究不同镉积累水稻资源在不同生长期各器官的镉含量分布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2018年试验结果表明,15份镉低积累水稻资源的精米镉含量都低于湘晚籼12号,相对降镉率大于50%的有10份,变幅为50.8%~83.5%;小于50%的有5份,变幅是1.9%~49.8%;2019年试验结果表明,7份生育期相近的资源,相对降镉率都大于50%,变幅是60.1%~78.7%;2年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表明,4份镉低积累资源BS82、X211、7W172、7W216的镉积累在年度间无显著性差异,且相对降镉率都在50%以上。
  2.15份镉低积累资源总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Na=4.311、Ne=3.257、Ho=0.041、He=0.657、I=1.207、Neis=0.639、PIC=0.612);遗传相似系数(GS)的平均值为0.377,BS82和X211、BS82和7W172(7W216)、X211和7W172(7W216)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319、0.447、0.426,表明亲缘关系较远。由上说明BS82、X211、7W172、7W216是镉低积累新品种选育的可利用的宝贵资源。
  3.比较研究各生育期水稻地上部分镉积累差异,在播种后62天(晒田前)镉积累速率都很低,9311与4份镉低积累资源间差异小,在2018年随着生长期的进程,镉积累速率不断加快,在始穗后15天达到整个生育期最大值,然后下降;2019年的镉积累速率9311、湘晚籼12号、BS114和BS82与2018年表现一致,但其他两个材料X211和7W216的变化趋势不同,始穗后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始穗后第15-35天达最大值。
  4.比较在始穗后第15天、始穗后第35天,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镉含量,结果显示(1)水稻的茎和鞘都是镉富集主要的器官,在始穗后第15天、始穗后第35天茎都积累了水稻地上部分的近半以上的镉,不同品种各生育阶段的镉含量在器官之间的分布规律一致,表现为茎>鞘>穗部>叶。(2)穗部镉含量表现:始穗后第15天穗枝梗最大,湘晚籼12、BS82、BS114和9311都是糙米的镉含量高于谷壳,但7W216、X211谷壳的镉含量高于糙米;始穗后第35天穗枝梗中镉含量最高,9311、湘晚籼12号、BS82、BS114表现为种皮>精米>谷壳,X211、7W216表现为谷壳>种皮>精米。稻米与谷壳的镉含量大小关系因品种的不同有所差异。(3)穗部镉积累量表现在始穗后第15天糙米镉积累量大于谷壳和空粒;在始穗第35天,精米的镉积累量大于空粒、种皮、谷壳。
  5.石蜡切片观察始穗后第15天维管束的大小和数目,湘晚籼12号的穗颈节部分大维管束横截面积、数目都大于BS82、X211、7W216,推测此是湘晚籼12号的糙米镉含量比其他3份镉低积累资源高2倍以上的原因,但是镉低积累水稻资源的糙米镉含量较低时,与大维管束的大小和数目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同时发现,穗颈节部分的小维管束,穗枝梗的大小维管束的大小和个数与镉积累无明显关系。
其他文献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有关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及评价显得格外重要.为此,本文在对经济增长评价一般性指标及其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筛选基础上,构建了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模型.并用相关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质量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提高,持续性增强,三次产业结构基本协调,经济增长潜能还有很大发挥空间.但是,一些突出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个别产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和批零贸易业与整体经济发展不协调;二是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缺乏坚实基础;三是产业
手性金属配合物是金属配合物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应用于手性催化领域。由于金属离子和手性配体种类丰富、配位模式变化多样,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化学家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在铁电、非线性光学、磁性和手性识别等领域进行研究。在晶体学上,铁电材料的晶体结构属于极性点群,而手性金属配合物结晶于手性空间群,使其成为潜在的分子铁电材料。金属凝胶是超分子化学研究中的新领域,跟金属配合物合成方法类似,通过对凝胶因子的设计
RNA中的5-甲酰胞嘧啶修饰(f5C)最早被发现在哺乳动物线粒体tRNAMet的反密码子CAU上,对线粒体内蛋白质合成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在mRNA上也发现了f5C修饰。由于缺少f5C的检测方法,f5C的分布规律及调控功能尚不清楚。合作者建立了f5C-seq技术,基于f5C能够被吡啶硼烷还原成DHU并在逆转录时被替换为T的原理,理论上可通过检测测序读段中的C-T突变在单碱基分辨率水平上对f5C修饰进行定量。在本论文中,我们建立了f5C-seq高通量测序数据的自动化分析方法;基于二项式分布模型,评估f5C-s
果蝇体内癌基因yki诱导的肠道肿瘤与机体消耗密切相关,其表型类似于人体的癌症恶液质,包括肌肉萎缩、脂质流失和高血糖等。目前,癌症恶液质的发病机理不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并且恶液质患者的医疗护理需要高额的费用,因此探索肿瘤诱发机体消耗的分子机制刻不容缓。之前,本文研究者们用yki肠道肿瘤果蝇模型发现肿瘤可以远程调控机体的代谢器官,导致包括肌肉、脂肪和卵巢等的消耗。为了进一步探索参与肿瘤和宿主器官交流的分泌蛋白及其信号通路,本文研究者们开发了PathON软件,全面分析参与其中的经典果蝇信号通路及其配体。由此
快速碱化因子(Rapid Alkalinization Factor, RALF)作为受体介导的信号载体在植物防御和发育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是一类在植物界保守地、能抑制氢泵活性从而调控细胞伸长的重要多肽激素。植物在分类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之前就存在RALF蛋白家族,可能行使不同功能。拟南芥数据库中可检索到39种RALF基因,除了部分RALF功能和机制研究较为清楚之外,大部分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并不清楚。为了比较不同RALF的生物学功能差异,本课题首先拟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拟南芥不同RALF的理化性质
锰是水稻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OsNRAMP5蛋白是水稻中介导锰与镉离子吸收的主效转运蛋白。前人通过基因编辑获得osnramp5突变系,并发现其稻米镉含量大幅下降的同时,植株锰含量也显著降低,并且在不同遗传背景水稻及不同种植条件下,突变系的农艺性状受影响程度不同。但锰含量的大幅减少对逆境条件下植株生长发育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未见报道。本论文分析了苗期水培条件下osnramp5突变系锰积累特性、高温耐性和稻瘟病抗性,低锰和高温环境下osnramp5突变系大田综合农艺性状,取得以下结果。
  1.通过CR
体外疾病组织建模不仅是临床前研究模型的重要补充,也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3D培养技术的发展使体外构建活体组织器官成为可能,让疾病研究不再受限于传统模型,推动了疾病病理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精准医疗等多领域的共同发展。本研究利用3D培养技术制备3D体外疾病组织研究模型,包括肿瘤组织和脂肪组织。体外肿瘤组织的构建以3D打印的聚己内酯支架为基础,通过细胞的体外条件培养活化普通基质细胞,使基质细
背景与目的:
  DNA携带有调控细胞活动所必需的遗传信息,DNA损伤将导致基因发生突变,进而可能引起肿瘤发生。因此,为了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细胞在遭受DNA损伤后需要及时进行修复。CBLL1是一个E3连接酶,由491个氨基酸组成,其结构主要包含一个RING结构域和一个锌指结构域。目前已知CBLL1与细胞连接、细胞增殖、m6A修饰以及肿瘤转移等生物学过程有关,但其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同时也有研究表明CBLL1会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CBLL1会与METTL3-METTL14等蛋白形成
二维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电子、光学、热力学等特点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已在生物医学、载药及肿瘤医治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当前研究的二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湿热合成法、机械剥离法以及液相剥离法等,其中液相剥离是最适合大规模制备并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方法。但是其仍然存在许多挑战,例如单层片材的产率仍然很低,使用的有机溶剂也是有毒有害的,阻碍下一步的材料研究和应用。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剥离辅助剂,促进单层纳米片在水溶液中的有效剥离并寻求好的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另外,能够实现对二维材
细胞膜在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能量转换、信号传递等多种生理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细胞膜表面结构与性质对探索细胞膜表面生命活动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者主要采用脂质体模型对细胞膜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但是这种膜模型不具备天然细胞膜的结构和性质。该论文中,我们采用从活细胞中提取的细胞膜囊泡(GMVs)作为细胞膜的研究模型,研究不同盐离子浓度对膜通透性的影响,并在膜表面构建DNA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