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稀疏表达的发动机爆震状态检测与强度评价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never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型强化技术在提高汽油机整体性能的同时,也对其各个零部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问题为导致发动机爆震趋势的增加,严重的爆震会影响发动机正常燃烧,高频冲击波甚至可能破坏发动机结构,降低发动机使用寿命。但轻微爆震则会使气缸内混合气接近等容燃烧的理想工况,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因此,精确识别发动机爆震工况并准确评价爆震强度,有利于优化发动机燃烧,减少爆震造成的危害,具有极高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稀疏表达理论为基础,以汽油机爆震为研究对象,以机体振动信号为依据,结合试验与仿真手段,研究基于改进K均值奇异值分解(K-SVD)算法的发动机爆震识别方法,提出了基于四阶累积量常用对数的爆震强度评价指标,具体内容为:(1)进行了某型发动机爆震台架试验。以转速、负荷和点火提前角为变量设计了发动机爆震试验方案,同步采集多种工况下的缸内压力和机体振动加速度信号。试验完成后初步分析了不同爆震程度下的缸内压力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为后续振动信号处理与基于机体振动的爆震特征提取方法研究奠定基础。(2)利用机体振动信号进行爆震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研究。将改进稀疏表达算法应用于发动机机体振动信号处理中,提取振动信号中的爆震特征,将稀疏表达理论引入发动机爆震特征识别领域。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广义正交匹配追踪的改进K-SVD方法,实现了字典学习过程原子更新效率的提高,克服了传统稀疏表达字典构造方法计算效率低的问题;之后分析了稀疏表达过程主要参数对特征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K-SVD算法良好的参数鲁棒性和计算稳定性。最后对改进后的稀疏表达算法进行效果验证,在模拟信号和实际信号处理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降噪效果和特征提取效果。(3)提出了一种基于四阶累积量的发动机爆震强度评价指标。该方法首先对机体振动信号进行稀疏分解,得到涵盖爆震特征的稀疏字典以及针对单个信号的稀疏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重构信号的四阶累积量的十倍常用对数,以此作为爆震强度评价指标。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混有强烈背景噪声的缸体振动信号表现出了良好的降噪和特征提取能力,且提高了运算效率。爆震强度评价指标能够准确的区分强烈爆震、轻微爆震和正常燃烧三种状态,达到了一定的识别准确度,证明了该方法在发动机爆震识别领域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现代发动机采用更加紧凑和更大功率密度的设计,因此发动机的热负荷越来越大。同时,市场对于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的要求逐渐严苛,这也对冷却系统的温度控制与功耗优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冷却系统存在诸多局限性,电控部件与电控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为冷却系统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使冷却系统从被动地控制温度转变为主动地管理能量,进而为提高冷却效果和整机效率提供了潜在的更好解决方案。先进智能冷却系统不仅能保证发
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性能提升迫切要求开发高效传热机构以将热量从器件传递到散热器。脉动或振荡热管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在热源和冷源之间以很小的温差传递大量的热量而无需任何外部能量。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以理解脉动热管的运行特征,提高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也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目标。为解决实验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有壁厚三维脉动热管物理模型。采取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不同
柴油机颗粒物排放与缸内碳烟的氧化过程密切相关,而缸内碳烟颗粒物的内部氧化是碳烟氧化过程的重要组成。因此,开展碳烟内部氧化过程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全气缸取样系统获得不同进气条件下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中的碳烟颗粒,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粒径谱仪、热重分析仪等仪器,分别测量分析碳烟样品的基本粒子粒径分布、纳观结构以及氧化活性,并将缸内燃烧的数值模拟与上述参数结合,以评价碳烟颗粒物内部氧化的倾向性。此
发动机采用二冲程工作方式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简单的优点。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以液压油作为能量输出介质,在循环过程中难以利用液压能下行回位,因此二冲程工作方式是一种适用于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工作方式。然而,对于二冲程发动机来说,长久以来面临的燃油消耗较大问题仍是限制二冲程发动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仿真和试验手段,研究了基于二冲程自由活塞发动机从采用气道喷射到半直喷喷射方式的混合气生成状况和发动机运
机动车等移动源的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是目前最有效的颗粒物减排后处理技术手段。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传统陶瓷基壁流式滤芯应用广泛,但具有受冲击容易损坏破碎,加工困难,在高温热冲击下容易开裂等缺点。而金属泡沫拥有孔隙率高、渗透性好、比表面积较大、耐高温、易加工、抗冲击性能良好等优点,可降低排气背压,提高燃油经济性。然而,颗粒物在金属泡沫中的沉积特性及捕集效率等特点尚未得
目前全球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内燃机作为石油最重要的消耗源之一,其能耗的降低对缓解能源危机与改善环境污染具有深远的意义。研究表明,内燃机工作时的有效功率输出不到燃料燃烧产生总热能的一半,大量的能量通过排气和缸套水以余热的形式散失而未得到有效利用。因此针对排气和缸套水进行余热回收对提升内燃机能效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余热回收技术中,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由于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好以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被认为是一
在燃油车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燃烧系统优化成为改善汽油机燃油经济性与排放性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提升汽油机燃油经济性与排放特性,同时完善仿真评价燃烧系统的研究过程,本文以一款TGDI汽油机燃烧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进气道结构、喷油参数匹配对燃烧系统的影响进行了CFD仿真研究;选取发动机额定工况点与车辆常用工况点(2000 r/min@0.2 MPa),就活塞形状对燃烧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组合工况的仿真与排放
能源在人类文明社会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传统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使用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使得能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愈加显著。相比传统能源,以太阳能、风能和工业余热为代表的新兴能源具备分布广泛且可持续的特点,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机朗肯循环(ORC)技术是中低温热能利用中的重要技术。以ORC技术为核心的分布式多联供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升整个系统的能源
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生产力对柴油机性能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衡量柴油机性能最主要的指标是功率密度,高功率密度柴油机的命名由此而来。为了解决目前国内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迫切发展的需求,需要对其关键技术—高压共轨喷射系统进行研究。其中,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的核心是共轨喷油器,而我国共轨喷油器技术较为落后,因此本文致力于研究一款高轨压、低延迟、大流量的共轨喷油器,以满足当前主流高功率密度柴油机的性能需求
汽油压燃(GCI)燃烧策略是一种极具前景的低排放、高效率的燃烧技术。燃料与发动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GCI发动机热点的研究问题。为了抑制爆震现象,发动机通常会选用高辛烷值(RON>90)燃料。但研究表明RON=60~80的低辛烷值燃料更适用于GCI发动机。此外,由于GCI燃烧模式属于一种低温燃烧,会存在明显的焰前放热现象,这个现象对燃烧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了四种不同敏感度的低辛烷值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