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名商标保护研究

来源 :王茹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i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校校名商标保护的对象包括注册商标、未注册商标和驰名商标三种不同的类型。高校校名商标作为一个复合概念,可从三方面理解:行政许可、商标权和保护范围。高校校名商标具有相对性、非稳定性和地域性等商标的一般特征,同时也具备高校校名独有的历史文化特征。高校校名目前已经形成了名称权保护、商标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保护和名誉权保护等多样化的保护方式。商标保护的救济范围最广,救济的力度最强,因而往往成为高校首要维权手段。高校在选择救济途径时,多样化的高校校名法律保护途径为高校维权提供了更多组合选择。高校校名商标保护的理论依据主要有混淆理论和淡化理论。传统的商标保护模式建立的基础是混淆理论,高校校名商标保护也赖以其建立相关框架。淡化理论是驰名高校校名商标保护的理论基础。我国高校校名的商标保护存在立法、司法、执法不足等问题。立法上,我国现行商标法律体系中并无对高校校名商标的专门规定,这使得我国高校在寻求商标保护时,缺少高校校名商标保护的细化规定,同时,刑法保护的介入有限。司法上,主要表现为高校校名诉讼类型化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裁判标准。执法上,最大的问题在于适合高校校名商标保护的特别流程和专门机构的缺位。同时,我国高校对高校校名商标的地域性等关键法律概念和规则存在误解,并且不能准确运用和使用相关法律规则。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如下革新和完善。第一,完善高校校名商标的立法保护。在相关法律中设置对高校校名商标的“禁止注册”保护,细化对使用在先的保护,引入防御性保护,强化刑法保护介入力度。第二,完善高校校名商标的司法保护。采用多元化权利保护渠道,提升高校校名商标侵权案件的救济力度。第三,完善高校校名商标的行政保护。加强高校校名商标抢注和冒用的规制,促进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的衔接。
其他文献
反射随机微分方程是一般的随机微分方程限制在某个区域上的一种自然推广,是随机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围绕反射随机微分方程,我们先考虑测度值系数的二阶椭圆算子对应的Neumann边界值问题,我们证明其弱解的存在唯一性,并给出解的概率表示。最后,我们在非光滑时间依赖的区域上,考虑带斜反射的McKean-Vlasov型随机微分方程,证明其强解存且唯一性,混沌传播,并给出大偏差结论。第一部分,我们利用概
本文从测度观点研究单调动力系统的“普遍”行为,和竞争系统的Birkhoff中心。“普遍性”是从测度角度观测系统的动力学性质,与经典的拓扑角度“通有性”是相互平行的。第一部分,我们深入研究了强单调离散动力系统,并得到该系统从“普遍”的初始点出发的预紧轨道都收敛到线性稳定的周期轨。该结论是从测度角度分析了离散单调系统的收敛行为,这平行于经典光滑强单调离散系统的“通有”收敛性结论,显示出单调系统通有性与
辐射带是由捕获在地球磁场中的高能粒子所组成的。经过长期的研究,波粒相互作用被认为是控制辐射带结构和演化的主要机制之一。因此,理解相关等离子体波动的时空分布与生成机制是辐射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虽然辐射带等离子体波动对于太阳风扰动的快速响应逐渐受到关注,但是相关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1)缺乏统计分析探索一般规律;(2)涉及的太阳风扰动类型和波动响应模式不够全面。基于磁层和太阳风观测数据,并结合等离子
呼吸道病毒是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或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一类病毒,其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具有易感性强、传播速度快、较难控制的特点,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聚焦于新型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两种呼吸道病毒进行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研究。研究表明,感染SARS-CoV-2 Alpha突变株后会诱导N、ORF9b、ORF6等蛋白表达上调,进而增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通行量持续增长,许多路段在高强度通行辆的工作条件作用下以及恶劣气候条件共同作用下,容易出现裂缝、局部隆起、波浪形车辙、坑槽、沉陷等病害。为保证路面的服务质量和使用寿命,需及时对出现此类病害的路面进行养护。微表处技术作为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因其经济效益高、开放交通快、抗磨耗及抗滑性能强等优点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本文基于石料资源较为匮乏和当前高碳铬铁炉渣大多采用堆放处理
在激光聚变中,激光或X射线首先照射到处于靶丸最外层的烧蚀层,随后被加热的烧蚀材料向外飞散的同时反向推动壳层对靶丸内部的氘氚燃料进行内爆压缩。因此,烧蚀材料的物性参数会直接影响靶丸对激光或X射线能量的吸收、内部氘氚(DT)冷燃料的预热或者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等聚变点火中的重要物理过程。目前,激光聚变中主要使用的靶丸烧蚀材料是碳氢(CH)、铍(Be)和高密度碳(high-density carbon,
分布式协同优化旨在开发分布式控制策略,以驱动网络化多动力系统在完成协同目标的同时,趋于局部代价函数之和的最优解。由多个相互作用的自主体组成的网络化多动力系统又称为多自主体系统。近年来,因其在多机器人系统的协同寻源、无人地面/空中飞行器编队以及电力系统中能源的分布式协调等广泛应用,针对分布式协同优化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大多数现有的研究成果均假设自主体之间的通信网络拓扑是无向图,或者至多是平衡
溶剂萃取法因其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性强、选择性好、回收率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此外,该方法在自动化应用和大规模连续生产等方面展现出巨大优势,促进了其在可持续资源回收、环境保护工程和新型材料开发等领域更加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稀土元素的分离提纯以及有色金属镍钴、轻金属镁锂等相近元素之间的分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工作以当下需求量大、储量低、价格昂贵的稀缺金属资源分离和回收为目的,解决重稀
蓝藻是一类能利用光能还原二氧化碳(CO2)为有机物的光合自养原核生物。与高等植物相比,蓝藻具有光合效率高、生长速度快、可不占用耕地、易于基因操作等优势。随着生长速度与异养微生物酿酒酵母相仿的速生蓝藻的出现,蓝藻在光合生物固碳的研究和应用中愈加受到重视。集胞藻PCC 6803(即集胞藻6803)是最早完成基因组测序的模式蓝藻,也是常用的光合固碳产化学品底盘细胞。随着蓝藻代谢工程及合成生物学的发展,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