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苏州园林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及中国文化,一般都认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促其发展的两大动力,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比儒道起源更早,流传更广,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似乎另有一股力量。儒道思想是春秋战国时代正式发达起来的,但早在秦汉以前,远溯到三代以上,中国就有了神仙思想。神仙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早期神仙方士对长生不老的鼓吹到后来分别吸收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以及民间流传的各种五行八卦,风水算命,谶纬之学等思想,逐渐形成了一个无所不包,极其繁杂的文化体系。 中国的神仙文化深深地扎根在民间,渗透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民间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并通过各种民间信仰和风俗活动直接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又向艺术创作渗透,神仙思想给中国的艺术文化提供了非凡的想象空间,从史传文学,诗赋散文,绘画,音乐,到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等,皆能看到其若隐若现的影子。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奇葩,从一开始就与中国的神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周文王的灵台灵囿到秦始皇的阿房宫,再到汉武帝的上林苑,神仙传说始终在皇家园林的建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到了魏晋时期,玄学的兴盛,神仙教义向神仙哲学转变,使得神仙文化在上层知识分子中也扎下了根,并从此影响了之后二千余年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与价值取向,所以后代常用“魏晋风度”来形容文人雅士。中国的文人园林也正是从魏晋时期开始萌芽,当时的知识分子为了追求他们的神仙理想,写诗,作画,造园,于是山水诗,山水画,以及山水园林第一次正式登上了中国文化的舞台,并在之后的二千余年中始终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些士大夫也成为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造园活动家。而神仙文化也伴随着文人(知识分子)和工匠(民间)的造园活动深深地注入了园林的每一个角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和形式处处都闪现着神仙文化的影子,虽然很多造园手法,前人都已总结了,但却没有溯本求源。了解这种神仙文化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古典园林设计中的诸多手法,而不流于表面形式。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人类的生产生活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全球普遍认为低碳生态化的生产生活是保护地球最有效的途径。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着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是造成问题的罪魁祸首。在此背景之下,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它所构建的虚拟空间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对空间的认识。虚拟空间扩大了人们空间体验的范围,让人们可以从多种角度观察周围的环境,获得与以往
本文是关于明清江南厅堂建筑内轩的形式与演进的研究。轩是江南传统民居、祠堂中特有的一种构造,样式丰富,使用普遍,但鲜有专门针对轩的研究。   本文首先对轩的基本信息做一
学位
景观设计是兼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综合设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中出现的思潮和观点的推动,在不同时期,形成各种各样的
从远古社会到后工业文明,建筑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之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技术的限制,长久以来建筑师在设计实践中以线性牛顿力学理论以及笛卡尔空间体系作为空间形态的主要设
大尺度城市棕色地段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出现的特殊现象,是城市去工业化过程的衍生品。伴随着世界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交通运输设施不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继承一直是当今中国建筑师在建筑创作和研究中最重视、最广泛讨论的课题。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尝试着在现代建筑的创作中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些积极因素,本
论文首先追溯了香山帮的历史源流和谱系。先从香山帮的词源入手,对香山帮的来源和形成时间做了探索性分析。然后通过对《明实录》等史料的挖掘,详细考出了香山帮鼻祖蒯祥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