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变革与有机融入

来源 :第五届北京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3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开始出现在联合国的正式文件中,最初界定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后来,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步上升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理念和核心战略,内涵延伸为“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学习型城市”的概念最先出现在经合组织(OCED)1992年报告《为了终身学习的城市战略》中,当时界定为“官方机构为当地居民提供尽可能充分的学习条件、资源和网络,以满足个体或群体的终身学习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学习型城市的内涵逐渐从一个教育学概念向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渗透,走向综合化.可持续发展与学习型城市建设之间存在深厚的内在联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城市业已成为一种国际共识,作为首届全球学习型城市大会的举办城市,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城市,北京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城市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其他文献
在现代性的宏观叙事中,“如何有尊严地生活?”成为第一伦理诘问.教育提供的“向上流动”的机遇意味着不同阶层之间相互流动的可能,这种制度安排既是一种知识文化传承的路径,更是人类通往尊严生活的必由之路.人们往往赋予教育以伦理的期许,且相信“教育域”中人本主义体现了现代性“善的生活”的光辉.道德教育是高校教育中最具生命气质的实践活动,高校生命伦理教育以关爱生命为宗旨,是道德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正
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渠道.教学研究自身品质的提高,需要对教学研究现状做客观的审视.关注实践当中较为普遍的偏向,是对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校准.观察近年来教学研究的实践,这些偏向尤其应当得到正视.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共同开发、研制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录像课分析系统,初步实现了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评课向与数据结合的转化.笔者作为此项课题的参与学科——初中化学的教研员,通过近五年来的实践,深刻感受到了技术革命给传统教研听评课带来的变化.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录像课分析平台给了一双“慧眼”,使能应用类似仪器分析的技术更精细、更准确地观察课堂,更敏锐
概括地说,城市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与不可持续问题.基于此,当前城市教育发展面临的矛盾可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快速推进对更新教育功能、内容、教学一学习方式与学生素养表现的需要与呼唤,同城市教育与其保持距离、反应迟钝、麻木不仁乃至大相径庭现状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快的形势下,教育系统有必要做出敏锐与适时的回应,其主题应是大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
本次副中心控规力图形成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相对均衡、服务全面覆盖的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设施体系。编制期间,项目组与各设计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实时进行紧密沟通,切实保障了基础教育设施用地在副中心控规中的落地,并配合完成了公示工作,回应了大家关切的一些热点问题。
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和人才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指出北京未来20年定位发展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以综合创新人才培养引领未来城市的变革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九个坚持”和“六个下功夫”.深化教育改革,需要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孩子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孩子健康幸福成长,有自信、有能力接受未来挑战.
在深化课程改革中,学科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成为主要实施途径.在改革过程中,教学的关切也在发生改变:过去的学科教学较为重视“双基”训练,凸显共同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而今,教育改革较为重视满足学生的学业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基于学生发展共同基础而兼顾个性化发展.
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教育创新是国际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而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面向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教育是生态文明时代学校发展的新境界与努力方向之一.
在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思想引领,以开放、普惠、共享、优质为发展理念,以促进市民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为最终目标,通过发挥组织服务指导功能、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健全社区教育服务网络、组织社区教育师资培训、持续优化信息网络平台、开发优质社区学习资源、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各类人群教育培训和创建社区教育特色亮点等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