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来源 :第三届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国际论坛暨全国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hlgh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的分布、可变区中基因盒和启动子的类型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以及携带整合子菌株的同源性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医院2012年至2014年临床分离的336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第1和2类整合子进行筛查,并对整合子阳性菌株的可变区序列、启动子类型进行检测,并采用肠杆菌科基因组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的方法,对整合子阳性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336株临床菌株中第1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共有42株,阳性率为12.5%,没有筛选到第2类整合子阳性菌株;42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23株可变区基因盒为aadA6△-orfd,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10株可变区基因盒为aadA6 △-ISPa21-aadA6△-orfd,其余9株可变区未整合基因盒;整合基因盒aadA6△-orfd菌株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未整合基因盒菌株组(P<0.05),而整合基因盒aadA6 △-ISPa21-aadA6 △-orfd菌株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介于上述两组之间;42株第1类整合子阳性菌株的可变区启动子Pc的扩增和分析结果显示:38例(90.4%)为PcH1(杂合1型启动子),PcW(弱启动子)2例,PcS(强启动子)2例,未检出有活性的P2启动子.对42株整合子阳性菌株进行进行同源性分型,发现有A、B、C、D、E共5型,其中A型38株(A1型32株,A2型6株),占90.4%;B、C、D、E型各有1株,A基因型主要来自ICU和神经外科.结论 本地区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其携带的整合子主要以第1类为主,可变区整合的耐药基因主要介导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型与菌株的耐药表型呈高度相关;可变区启动子主要以杂合1型启动子PcH1为主,P2启动子为无活性型,对耐药基因的播散能力较强,整合子阳性菌株基因分型呈高度同源性,存在院内克隆传播.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及非多重耐药(non-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N-MDRAB)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表型、基因型和外排泵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K-B法将120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成MDRAB96株和N-MDRAB24株两组;参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