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制结构、经营规模与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中国制糖业的微观分析

来源 :北京农业经济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an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所有制结构和经营规模的视角探讨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制糖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首先运用DEA方法测算出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用面板数据分数响应模型分析所有制、经营规模等因素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样本期间,制糖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W”型增长,均值为0.6;(2)从所有制角度来看,外商投资及控股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其次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多元混合投资企业、民营投资及控股企业;(3)大型企业的全要素能源高于中小型企业;(4)企业规模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所有制的影响并不显著.
其他文献
如何提高受托管理水平,工作更深入、更精细,满足铁路改革发展需要,是铁路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工作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铁路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模式具有目标统一、信息交流畅通和理事会处于核心地位的优点;然后介绍了该模式的在赔偿能力、理事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优化铁路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提出了建立理事会工作制度体系、健全治理结构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建议。
企业年金是现代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其直接的目的是提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水平.随着铁路企业年金的推进和发展,企业年金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第二大支柱功能已逐步显现,但是仍然有一些因素制约着铁路企业年金的发展,使其无法充分发挥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因此,规范铁路企业年金日常管理,推进铁路企业年金稳步、有序、健康发展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年金档案管理在同一模式、基础设施和人员水平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尽快明确企业年金档案管理方法,并引导企业年金档案管理逐步达到条件,步人规范化、信息化、科技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帮助和优化企业年金运营管理,同时,通过完善现有的企业年金档案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推动企业年金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职工在退休后不仅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还能进一步提高生活
通过三年多的投资监督管理实践,在严格履行受托职能,加强投资监督的主动性,发挥受托人在企业年金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本文主要通过我局年金计划管理实践,结合理事会受托模式管理的特点,对投资监督管理进行归纳和分析,梳理对投资管理人的监督管理思路,为进一步提升年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投资收益打好基础。
本文就如何规范铁路企业年金日常管理,确保年金基金安全进行浅析.首先介绍了铁路企业年金的具有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协调发展等作用;然后分析了铁路企业年金的构成;其次总结铁路企业年金的筹资方式和日常管理;最后阐述了铁路企业年金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难点和风险并提出了铁路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与风险防控措施。
本文首先说明了规范和加强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监管、降低企业年金投资风险、提高年金基金投资收益具有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监管的安全性、收益性、分散性和长期性原则;最后加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监管在投资政策、战略、配置方案和风险管理方面的途径。
企业年金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工退休后的"养命钱",其安全和收益直接关系到广大职工的晚年生活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好企业年金管理工作是一项意义十分重大,责任也十分重大的工作,必须切实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年金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实践中,坚持从资金筹集管理、待遇支付管理、资金分配管理、信息披露管理等四个方面全面规范企业年金的日常管理,提高企业年金管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保证了企业年金安全、
通过对受益人的需求进行细分,即对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细分,推出相应不同风险程度的年金产品,并赋予职工个人选择自由,是企业年金管理应追求的方向.
本文运用组织学习论和制度因素论,对外商投资土地成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论,并以国际非盈利组织GRAIN的土地投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国际经验、东道国制度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土地行为成败的决定机制.结果显示,海外收购经验、东道国的法治情况、投资者保护力度、文化差异会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土地成功.海外收购经验对于投资者到法治情况好、投资者保护力量相对较弱、文化差异相对较大的东道国投资作用更加显著.这些发现对
本文以珠三角地区1056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发现:52%的农民工不确定未来就业地是在城市还是乡村,38%明确表示未来会留城工作,10%表示未来会返乡工作.本文将影响农民工未来就业地选择的因素分为客观和主观两大类,采用MNL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外出打工时间、加入工会等客观变量,农民工对收入的满意程度、对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加班情况、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大小、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