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钮扣状腱索转移保留全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

来源 :全国心脏瓣膜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为主患者采用"钮扣状"腱索转移保留全部瓣下结构瓣膜置换的可行性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B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需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采用"钮扣状"腱索转移保留全部瓣下结构行瓣膜置换,该方法包括三个要点:①前瓣切开后修剪为两个"钮扣状"叶片转移至后瓣环固定;②后瓣部分修剪提供前瓣"纽扣"楔入位置;③部分二级腱索切断松解延长瓣叶.选择二尖瓣狭窄病变为主的患者进入本研究,分别采用传统二尖瓣置换(C组)、保留后瓣置换(D组)和"纽扣状"腱索转移保留全部瓣下结构瓣膜置换.比较各组阻断时间,转流时间和植入瓣膜.比较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超声心动图改变及心功能改善状况.结果:本组病例全部保留成功,无围术期死亡.未见LVOTO、瓣膜运动障碍、腱索断裂等并发症.术后3~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各组EDV增加,D、C组ESV增加,B组ESV无显著意义的增加,B组可见显著意义的EF和FS改善.术后NYHA心功能改变B组明显由于C、D组.结论: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患者可采用"纽扣状"腱索转移保留全部瓣下结构;病人术后早期心功能较术前有显著改善.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起搏器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作用主要依靠其内设的Holter功能完成.起搏器的心律失常诊断功能有着独到的特点,对心律失常的记录、研究和诊断作用,是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使钙离子(Ca2+)进入细胞,参与细胞膜的去极化,并且调节细胞的生理过程如:细胞收缩,细胞分泌,突触传递和基因表达等.自从Ringer(1883年)发表相关文章以来,众
本文将结合心脏节律协会关于Brugada综合征的专家共识文件主要针对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危险性分层及其治疗对策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长QT综合征是近年来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一种遗传性心脏病,由于潜在的致命性后果,及时识别LQTS患者显得极为重要.文章首先分析了LQTS的病因学.而后讨论了基因分型、致病机制及
本文介绍遗传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首先讨论了缓慢性心律失常基因研究与临床.而后,又分析了心律失常的基因治疗目标,可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
本调查旨在了解乌鲁木齐地区老年人群超重、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控制状况.通过与国内外比较探讨其分布差别的规律,对进一步进行干预防治和有关研究提供科学资料和依据.
本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因素及中医药干预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超敏C反应蛋白,sICAM-1与sVCAM-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均与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hs-CRP sICAM-1与sV
本文对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他汀类调脂药可能通过多种机制达到抑制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在
目的:回顾性研究单独主动脉瓣置换的病因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80年1月~2004年12月施行单独主动脉瓣置换术761例,统计分析诸多因素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手术死亡率4.7﹪,主
目的:对主动脉瓣狭窄行换瓣术后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M型二维超声及多普勒)研究,进一步证实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室内动力性压力阶差的存在,并对其发生机制和相关因素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