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发展的大邑食用菌产业

来源 :2007年国际食(药)用菌生物科学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古田)食用菌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rzi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已形成菌种制作、栽培生产、鲜菇销售、加工制罐、出口创汇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大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本文介绍了四川省大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成绩,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以及产业发展的规划。
其他文献
利用Li-6400土壤呼吸仪对合肥市区的安徽农大校园和近郊蜀山公园绿地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测定,比较分析了土壤呼吸变化动态、土壤呼吸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安徽农大与蜀山公园绿地的土壤呼吸的日变化趋势差异明显。观测期内,农大校园和蜀山公园绿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平均值分别为0.708~2.682μmol/(m·s)和1.401~2.935μmol/(m·s),差异明显,可能与气温变化有
采用玉米单作、线辣椒单作、玉米-线辣椒套作3种栽培模式,并在玉米-线辣椒套作的种间根部设3种不同隔离处理(膜隔、网隔和无隔),研究了玉米-线辣椒套作系统中土壤生物因子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线辣椒套作具有明显优势;与两作物单作和玉米-线辣椒套作种间根区膜隔处理相比,玉米-线辣椒根区无隔和网隔处理复合群体中两作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均显著提高;除有效镁与真菌种群数量、过氧化
阐述甲壳动物大颚器(mandibular organ, MO)的主要特征及其生理功能,解析了MO合成甲基法尼酯(methyl farnesoate,MF)的化学途径和放射化学方法(radiochemical analysis,RCA)测定MF的原理,并列举和比较了国内外实验室测定MF的两种不同方法,最后讨论了RCA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位于中欧的捷克共和国、西欧的比利时王国和北欧的丹麦王国,在养牛业上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但基本都取得了成功。在牛胚胎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是各有特点。作者根据在3国的学习、考察和科研交流情况,介绍3国在胚胎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对比安徽省养牛业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既要在某些方面借鉴和学习3国成功的经验,又要从安徽省地方养牛业(包括黄牛和奶牛养殖)的实践出发,因地制宜,而不
为了研究茶蚕颗粒体病毒基因组的组成和进化分类,我们克隆了茶蚕颗粒体病毒基因组中的一个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大小为3441碱基对。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片段包含有2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为Vp39基因,ODV-EC27 (occlusionderived virus-ec27)基因;2个测序不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它们分别对应晚期表达因子-4(late expression factor-4,lef-4
从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遗传基础角度,对植物抗病分子机制并对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原理、抗病基因、转化方法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抗病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田鼠害发生较为频繁,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我省农田害鼠的主要类群,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文献资料,从生理生态学与种群生态学界面研究的角度,介绍了免疫能力与种群动态的关系,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以江苏、安徽等地区采集的油菜菌核病菌为试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部分菌株已对多菌灵产生低抗。经室内诱导获得4株抗性均高于自身1倍的油菜菌核病菌,抗性倍数最高达34.3倍。抗多菌灵菌系与敏感亲本相比,其菌丝生长速率、菌丝鲜重、产菌核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多菌灵抗性菌系与三唑酮、烯唑醇、福美双和丙环唑等4种药剂分别产生了567.3、80.3、20.5和13.2倍交互抗性。
本文概述当前我国植保科技面临的诸如免耕栽培等新技术的推广、种植结构调整等引起的病虫害变化,机械化的大面积跨区作业、农业贸易及种子调运对病虫草害传播的影响以及病虫害发生加重、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等一系列新问题,并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植保工作,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加大植保科技投入,加强新型植保体系建设,坚持节约型植保,促进可持续植保的应对对策。
小蠹虫是林业上重要的害虫,其发生危害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围绕小蠹虫开展了大量研究,其中很多是关于小蠹虫化学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小蠹虫寄主选择机制及其信息化合物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总结。小蠹虫入侵寄主过程可以用4个连续的阶段来描述,即扩散、选择、聚集和定居。小蠹虫寄主定位存在两种假说:随机降落假说和定向选择假说,每种假说都有其相应的证据支持;对于小蠹虫选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