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爆裂骨折伴椎管内占位的手术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hantong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胸椎爆裂骨折伴椎管内骨折块占位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取15列胸椎爆裂骨折伴椎管内骨折块占位患者,采用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切除,显微镜辅助下椎管内骨块摘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ARIF)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比较各种固定方法,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1)方法自2011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行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患者128例(128膝),其中男性88例(88膝),女性40例(40膝);患者平均年龄25.7岁(14岁到43岁);分为4个组,A组:可吸收线20膝;B组:钢丝48膝;C组:使用AO医疗器械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活血颗粒与补佳乐对去势大鼠肾虚症状的改善作用,探讨补肾活血颗粒对肾虚型去势大鼠改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饲养3个月确认去势模型成功后单纯随机分为补肾活血组、补佳乐组、模型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给予补肾活血颗粒、补佳乐、生理盐水灌胃,90天后进行3天大鼠的一般情况观察及生理状态的量化检测,然后麻醉下处死大鼠,用电子天平称取垂体、肾、肾上腺、子宫的湿重
目的:探讨美诺佳凝胶联合美皮康敷料治疗I期、Ⅱ期压疮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115例(126处)I期、Ⅱ期压疮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115例(120处)I期、Ⅱ期压疮患者为试验组,两组在性别、年龄、压疮部位及面积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创面用美皮康敷料覆盖,试验组创面涂抹美诺佳凝胶后用美皮康敷料覆盖,前期渗出多
目的:对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假体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15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术后随访,其中使用后稳定型假体106例,后交叉韧带保留型49例,平均随访1年,根据临床随访及近期相关文献报道,通过术后评估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度、KSS功能评分、HSS评分、SF-12数值等对不同的全膝关节假体的手术适应症、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描述评估,并对相关临床报道进行总结。
目的 探讨Ilizarov骨搬移联合Papineau开放植骨技术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8例创伤后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2~51岁,平均39.4岁.
目的:探讨人工桡骨小头组配式(生物型)与水泥型(非生物型)对于老年桡骨小头骨折远期治疗效果与功能康复对比。方法:回顾性我院经人工桡骨小头组配式(生物型)与水泥型(非生物型)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老年患者分别20例,分为A组(生物型),B组(非生物型),应用人工桡骨小头置换技术组配式(生物型)与水泥型(非生物型)治疗桡骨小头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功能康复进行评价,以及老年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功能进行评价。
目的 探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骨科行大手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的患者12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患者满意率。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44例腰椎布氏杆菌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7例,女17例;年龄26~68岁,平均39.2岁.
目的:探讨骶骨钢板及后路经髂骨钢板联合应用治疗粉碎性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骶骨粉碎性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3-61岁,平均38.9岁.受伤机制车祸伤6例,坠落伤3例,重物压伤2例.
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传统体外牵引复位辅助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临近阶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4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经皮微创伤椎临近螺钉固定,B组给予麻醉后先行中医体外牵引复位(具体复位方法:第一步:X线透视确定伤椎棘突位置并予以皮肤标记;第二步:施术者四人(ABCD),AB站与患者胸背两侧,AB一手重叠放与患者胸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