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化酶P450、ERβ在宫颈癌及周围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第四届全国肿瘤诊疗新进展及新技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zjh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ERβ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及癌周组织的表达差异,进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2008年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及癌周组织存档蜡块标本各30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表达。结果:芳香化酶P450在正常宫颈组织、癌周组织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0%(0/30)、0% (0/30)和36.7%(11/30),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正常宫颈组与癌周组织组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ERβ在正常宫颈组织、癌周组织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73%(22/30)、70% (21/30)和36.7%(11/30),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正常宫颈组织与癌周组织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芳香化酶P450在宫颈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癌周组织,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ERβ在宫颈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和癌周组织,因此,ERβ蛋白的阳性表达可能作为预测宫颈病变及宫颈癌预后良好的一项参考指标。
其他文献
骶尾部畸胎瘤它与其它畸胎瘤一样,是由三种原始胚胎层组织演变而来的先天性肿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常发生于骶尾部,多属于显型和混合型畸胎瘤,以实性为主,多为恶性。成人多为隐型畸胎瘤,以囊性为主,多为良性,又称囊性畸胎瘤。俗称皮样囊肿,它是上皮来源的肿瘤,是在胚胎结合时外胚层、中胚层定位失败所造成的,又称皮样瘤,属先天性疾患,是错构瘤的一种。本文介绍了骶尾部畸胎瘤的特点及皮样囊肿的特点,简
目的:探讨通过对芬太尼药物的给药途径的变化,改进肛门局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600例所有病人随机分成2组,按规定方法给药,分别记录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芬太尼静脉给药加局部麻醉在肛周疾病手术的应用值得推广应用。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目前常采用手术前后辅助性放疗,在对实体肿瘤综合治疗的总体疗效中贡献至少约20[%]。近年来,放疗在理论和技术上均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新型人工合成放射源的应用,已使放射治疗朝着更加准确和微创化发展,随着各医院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近距离放疗也逐渐普及。本文对照射方式的演变进行分析,介绍了常用放射性物质的特性、优点及其临床应用的方法。
采用外剥内扎术加内痔柱状缝扎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在术中术后出血、疼痛、水肿、肛门溢液及愈合时间方面有显著疗效。本术式可致肛管腔内呈现点与稍宽平面的比邻结合,有效缓解肛管的松弛程度,同时也缓解了肛管的下坠感及排便困难的问题,需要切除的肛管皮肤减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为了观察肛周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体征将118例肛门湿疹患者分两组:轻度组69例和重度组49例,分别予以药物或手术及药物结合治疗,观察其近、远期疗效。结果:在有效率和治愈率方面,两组病例的远期疗效均有所下降,其中轻度组的下降较为明显,具有统计性差异。结论:分度治疗肛周湿疹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法。其中,由于手术破坏病变肛窦组织,远期治愈率较为肯定。因此,有条件的患者建议采用手术治疗,
在针对诸多错综复杂肛肠病临床实践中,俞氏摸索出多种创新手术,并有多项研究课题被列为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长宁区、徐汇区等科研课题,并都已结题,运用于临床,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2009年在首届2008年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竞选中,以《消痔灵肛垫强化注射综合术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荣获三等奖。现简介6种创新术式:硬化剂肛垫强化五步注射法;女性直肠前突(RC)开敞造瘘综合术式;耻骨直肠肌
直肠脱垂是肛肠外科常见病之一,据1977年全国肛门直肠疾病调查结果表明,本病占全部肛管直肠疾病的0.58[%]。由于城市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目前本病以农村患者为多。20年来,笔者在采用“消痔灵”直肠内外注射、直肠内紧缩瘢痕固定的基础上,加用肛管闭合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术后3年以上的患者进行总结。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N)与盆腔放射性损伤的关系及其在治疗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Ⅱ一Ⅲ期妇科肿瘤患者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结束及放疗后随诊期间血清FN的含量变化。结果:1.从所有病员的大概趋势中可看出,血清FN水平在放疗开始后即出现明显的升高趋势,至1周时达第一高峰,此后在整个放疗期间呈间断性上升,至放疗结束时达第二高峰。2.发生放射性反应的患者在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nidinic endonuclease,APE1)基因与卵巢上皮性癌耐药性的相关性以及其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8例原发性卵巢癌组织和卵巢癌顺铂敏感株A2780、顺铂耐药株A2780/CPT0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表达进行测定。结果: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在卵巢上皮癌组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rinidinic endonuclease,APE1)基因和P53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相关性,探讨两者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原发性卵巢癌组织120例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和P53表达状况进行测定。结果:P53表达与APE1表达强度和亚细胞定位无相关性(P>0.05)。APE1/p53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