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主债务人破产时保证债权的实现——以利益平衡为视角

来源 :数据社会与数字经济暨“一带一路”合作国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破产保证债权,理论界学术观点争鸣、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债务人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之后,债权人对于保证债权通过何种方式行使、其具体范围确定等问题均未达成一致。本文结合破产法与担保法的立法价值取向,从利益平衡角度出发,一方面认为在实现保证债权方式上,债权人申报债权同时可以起诉方式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法院应当径行判决保证人承担责任,并将该种处理模式于立法规范中体现;另一方面在保证债权范围的确定性上,不赞成担保制度司法解释2 2条"一刀切"地将破产止息规则及于保证人,而认为应当在支持肯定说的基础上,或允许当事人做出特别约定或认可破产利息并以劣后债权方式予以保护。
其他文献
贝多芬是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尊称为一代乐圣。作为德国杰出的音乐家、钢琴作曲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32首钢琴奏鸣曲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32首奏鸣曲也被人们称为“新约圣经”。《第二十六号钢琴奏鸣曲Op.81a“告别”》是贝多芬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作品的每一乐章都附有贝多芬所写的标题。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述贝多芬生平及其创作时期,第二部分介绍作品创作背景及
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结合具体教学课例,提出了用好教材资源、激发兴趣、充分感知、适度拓展的教学建议,通过图片环游等相关策略,不断优化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
期刊
随着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增大,隧道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然成为世界上隧道数量最多、里程最长、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而山岭隧道因为修建于崇山峻岭中,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聚集,导致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涌水突泥、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带来的人员损失和经济损失较大,同时也容易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有必要进行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实现思政教育渗透?这正是本文主要研究与讨论的话题。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使学生以史为镜,正其心、端其行、明其思、坚其志,培养健全的人格,形成高尚的品质。
本报告基于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下,围绕和田武所著的《献给环境问题的研究者》第三部分日汉翻译的效果展开详细的分析探讨,证明了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科技文本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本次翻译任务的原文包括环境教育的定义、目的、意义及各种角度对教育观进行深入性探索研究,以及阐释环境教育实践的意义和开展爱护环境的实践活动等方面的专业性内容,译文如何再现原文,贴切的表达原文立场和思想,在面对各种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的
10 k V真空断路器多为弹簧操作机构,储能对于分合开关至关重要。弹簧未储能或者储能不到位将导致开关合闸后无法分闸,一旦发生故障开关拒动将扩大事故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影响。针对一起10 k V断路器开关未储能导致一条出线发生故障开关跳闸重合不成引起用户失电事件,通过研究储能二次回路、监控后台事故信息和系统生产计划等分析事故发生过程及原因,并对运维检修人员提出改进措施,减少故障发生概率。
<正>简·奥斯汀是著名英国女性小说家,其笔下的人物虽然都是虚构的,但都体现了作者本人的婚恋观,以及人性、人道的一些思想观。简·奥斯汀的作品格调大多轻松诙谐,富有一种喜剧性的冲突,其用幽默的语言生动地讽刺了一些唯利是图、爱慕虚荣的现象,用喜剧场面嘲讽了人们自私、势利、愚蠢、盲目自信等可笑可鄙的弱点。《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在1811年发表的小说,该小说一经出版便打破了彼时英国文坛长久压抑的氛围。在
期刊
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普遍存在经营者等自然人为企业融资提供连带责任保证的现象,导致自然人因企业经营失败而背负巨额担保债务。本课题针对企业破产程序中经营者保证责任处理问题,从东营市自然人担保性负债现状调查入手,分析了自然人尤其是企业经营者担保性负债严重的原因及其弊端,并结合东营法院个人债务清理及企业经营者担保性负债清理的司法实践,认为我国应从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构建自然人破产与企业破产衔接机制以及庭外整
<正>苏科版教材九年级下册“7.1正切”是“三角函数”的起始课,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提出问题)?这个知识是怎么想到的(发现问题)?这个新知识是怎么形成的(分析问题)?学这个知识有什么用(解决问题)?下面笔者就以“四能”为指引,“三观”(客观、中观、微观)解读为抓手,谈谈“正切”的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
期刊
<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闪烁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明代的杨慎曾在《词品》中这样点评:"稼轩词中第一。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那么,词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词的呢?下面,笔者就谈谈《永遇乐·京口北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