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的预期就业效应分析--基于黑龙江省的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经济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ro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开展林业碳汇活动,增加森林覆盖率,对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解决林区职工就业问题一个有利途径.运用投入产出法,根据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荒草地调查数据和国家林业局2008年发布的《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所提供的数据,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9)和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成功案例“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所提供的数据,预测黑龙江省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引致的直接和间接就业量.通过研究表明如果黑龙江省开发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可以使得林区直接和间接就业量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林区职工就业困难问题.
其他文献
林木生物质能资源作为石化能源的替代品是一种未来的绿色可再生能源,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作为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有巨大的发展林木生物质资源潜力.本文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下设4个林管局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效率DEA法测度林木生物质能资源的发展效率.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的相对效率比较稳定尤其是伊春林管局具有相对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同时提出利用林权改革和加强地方生物多样性建设,以期作为森工企业
本文首先对金融危机前后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对苏北人造板产业集群的影响,并通过SWOT分析法,对苏北人造板产业集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寻求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苏北人造板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和对当地经济做贡献的有效途径.
文章将面板模型应用到我国六大家具产业集聚区域的集聚力与离散力识别研究中.采集1999~2008年家具产业2位数面板数据,对影响家具产业集聚空间演进的第一和第二自然要素进行了计量检验.得出一些启示性的结论:第一自然要素中的区域交通水平和空间市场需求效应对产业集聚空间演进显示的集聚力明显.六大家具产业集聚区域具有不同自发集聚水平,表明空间区位的家具产业转移已经开始,新的家具产业集聚中心正在形成,家具产
入世后,多方博弈的结果使得其他部门通过市场开放获得贸易利益的同时,农产品市场的逐步开放不可避免,价格冲击给农民带来的福利损失一直是人们担心的重要问题.然而农民福利水平的变化不仅与农产品价格有关,也受工业品价格的影响;同时,全面市场开放条件下,不仅是国内农产品,工业品也会受到国际市场价格传导的影响.因此,单从农产品价格冲击的角度诠释贸易开放对农民福利的影响是有待商榷的.本研究从工农产品相对价格变化的
以最优生产理论为依据,利用油茶地块投入产出调查数据,基于估计的生产函数构建了油茶供给决策模型,并通过LINGO (Linear Interactive General Optimizer)规划软件编程求解油茶最优种植面积、最优投入产出水平及其可能的供给潜力.结果显示,当前油茶生产并未达到最优投入产出水平,供给总量和利润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在现有经营水平下,即使是将全部的适宜种植油茶的宜林荒山全部
花卉产业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四大产业之一,2010年花卉产业为全省花农创收近60亿元.受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保护的花卉新品种种植每亩将会给花农带来4000-5000元的额外收入,研究花农种植花卉新品种意愿显得极为必要.本文从案例县花农调研数据出发,采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找出并分析了花农种植花卉新品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花农种植意愿.
增加森林碳汇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昌化林场的样本数据,引用相应的杉木生长模型、修正的Faustmann模型碳密度和价格数据,对传统和碳汇经营目标下的杉木最佳轮伐期和林地期望值进行比较研究,并模拟了不同利率水平下的变化,同时绘制了碳供给曲线.可以发现,在碳汇林经营模式下,基于目前的杉木市场价格远高于碳价格的现实,杉木的最佳轮伐期没有发生延长,从而导致在大范围的碳价格变动下碳的供给也没
本文从物流功能角度分析了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成本的构成,利用AHP法确定各功能成本的权重,运用TOPSIS法确定理想解、负理想解和欧式距离,从而对各备选方案进行了排序,选择出了最优的物流成本方案,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论文总结了靖州县股份合作林场发展历程,将其归纳为探索设立、完善和衰退三个阶段,并分析了三个阶段各自产生的原因,指出自主经营是前提,经济盈利是根本,政府扶植是保障,制度完善是保证,能人治理是林业合作组织设立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基于江西省10县400农户对集体林改政策认知和响应情况的实地调查,将农民对集体林改政策认知和响应调查和影响因素各分为二大类,应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计量方法对林农对集体林改政策的认知与响应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表明:集体林改程序相对比较规范民主,但农民对集体林改政策的认知仍然有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实施到位率比较高,但“林地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政策实施进度缓慢,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