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钼靶X线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对比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三届全国乳腺学术会议暨长安医学影像论坛(2011陕西省放射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zeng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并分析乳腺癌钼靶X线(简称钼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超声)影像表现,提高钼靶和超声对乳腺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收集08年1月-09年10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82位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比较其钼靶和超声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超声与钼靶对钙化的检出率比较,二者无统计学差别(P>0.05):超声和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47%、89.02%,两者统计学无差别(P>0.05); 对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6.34%,两者结合,对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为93.90%,与单纯行超声和单纯钼靶检查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钼靶和超声均能较准确检出乳腺的钙化,两者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起着主要作用,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均较高。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一例痤疮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例,分析了该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并通过介绍中、西医的临床治疗方法,供大家参考。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卒中单元内收治的首次急性幕上自发性颅内出血(supratentorial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病例的早期持续脑电图监测(Continuouselectroencephalography,CEEG)数据量化分析,评估其中α波百分比变异度(percentalpha variability,PAV)与长期预后的关系。结论:SICH患者人院后PAV
本文介绍了使用BI-RADS系统对乳腺x线摄影中钙化的描述和病变分类,以及乳腺x线钙化灶摄影特征与定性。
目的:评价乳腺CT征象对良恶性乳腺肿瘤定性诊断的鉴别价值。方法:对照回顾性分析65例乳腺病变的CT征象,主要通过两方面:(1)病灶的边缘,(2)增强强化的方式和程度。比较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差异,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30例乳腺癌肿块16例显示毛刺,多数与周围分界无脂肪间隙。24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仍持续强化;4例动脉期弱强化,静脉期显著强化。15例纤维腺瘤,12例增强动脉期略有强化,静脉期
目的:研究在对乳腺良、恶性肿块及恶性钙化检测中,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对数字化图像直接获得的CAD结果与将光盘存储的原始数据回输重新生成的CAD结果检测的一致性。  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458例,均为女性,年龄为17-87岁,中位年龄49岁。每侧乳腺均行X线铝靶轴位(CC)和内外斜位(MLO)摄片。将每位患者所获得的原始数据与数字化图像直接获得的CAD
目的:探讨DWI及DWI联合多种非增强序列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临床怀疑乳腺癌的女性患者,术前行MR平扫、脂肪抑制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DWI)(b=800s/mn2)。由两名医师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分析病变在T:WI、T:WI及两种脂肪抑制序列的检出情况、信号强度、形态学表现,参考DWI原始图像的ADC虹彩图上的特征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形态学表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X线表现,以增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其临床检出率。材料和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数据库2006~2010年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并根据BI-RADS分类标准诊断为乳腺癌的病例13例,回顾分析本病的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并与男性乳腺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总结男性乳腺癌的X线诊断要点。结果:X线表现为无钙化的肿物9例(69.2%),表现为伴有微钙化灶的肿物4例(30.8
对于临床触诊阴性的病例,由于乳腺无天然解剖定位特征,钥靶发现但临床不能触及的病变,其内部结构随体位受压状态而变化,无导丝引导的手术切检具有盲目性易致切检失败,导丝引导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术前导丝定位是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定位的首选方法。而且术前导丝定位在保证切除病灶的基础上切除组织范围尽量最小,这给患者的身心康复起到莫大的作用,尤其是年轻的职业女性,手术后乳房变形的程度对其以后生活质量起不可估
多少年来很少有放射学家对乳腺之乳头乳晕区异常的影像专门论述,几乎被遗忘。临床乳腺外科仅对乳头乳晕pagets病体检描述。医疗实践中,女性乳腺疾患与乳头乳晕区改变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重视乳头乳晕区影像学特征至关重要。本文浅涉乳头乳晕区异常表现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常见一组疾病。其中包括乳头腺瘤、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等。
乳腺X线摄影因为具有诊断正确性高,检查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所以迄今仍破公认为乳腺疾病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要向临床医生提供一份真实的、准确的、清晰的、可信的诊断信息。仪器性能的合格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技术人员的高度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优良的操作技术是显示疾病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