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学和地域文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来源 :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zx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学是一项研究特定地域总体属性的综合学问,通观这一地方的历史与文化的根脉,也关注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独具的特性和总体趋势.地域文化是地方学的经脉和血液.地方学的各项研究方向都从地域文化的视觉角度来审视和探讨;而地域文化研究要在地方学总体框架下立论和探究,以使这项文化研究规范在地方学的范畴内.地域文化是表现为地域性的文化现象,是通过特定地域的人们在继承和发展中创造的.地域文化研究就是专门考察和分析某一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经济形态、政治状况、文化教育、社会习俗、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特质.地域文化首先在地域范围上必须有确定的指向,有个核心的区域.其次,必须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性,是某种草根文化、乡土文化的发祥地,并且有着足够的影响力和延续力.再次,这种文化形成一定的体系,有相对完整的学术理论框架和一定数量的研究人群.最后,这种文化在历史上或当今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过或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力.建立在北京联合大学的北京学研究所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建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也带动了一个学科的发展.近十年来,以地域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建设为对象的学术机构相继成立,开启了地域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建设的新篇章.地方学建设和地域文化研究机构大体呈现学院和草根两种形态.以北京学为代表的属于学院派,以高等学府或科研所为依托,起点高,影响面广,实力强,成为地方学建设的旗帜.以鄂尔多斯学为代表的属于草根派,以故土的民间社团和文化人为依托,扎根当地,基础稳固,面对故土和乡亲,爱家乡与爱文化同在,成为地方学建设的根基.地方学建设与地域文化研究需要建立完整的框架结构规范和学术体系.全国的地方学建设和地域文化研究需要形成高架构的合力.在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络国内外相关学术团体,搭建地方学建设与地域文化研究的高端学术平台.草根派要走进学府,学院派要走进社会,共同构建深深植根于社会的地方学建设与地域文化研究的学科体系.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对中共中央交接班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央集体交接班的思想,推动了中央集体交接班机制的初步形成,使党中央交接班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建立了中央集体领导体制和权力制衡机制;建立退休制、任期制,为中央领导集体的交班创造条件;建立有利于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制度,恢复中央书记处制度,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接班创造条件;健全党内民主选举程序,为中
本文介绍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归属,阐述了制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制度困境,探究了制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深层原因,主要包括未能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政府的职能定位以及与市场的关系界定不清,基本公共服务法律政策的形成机制民主性缺失,不重视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正当程序的构建,进而提出了应确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制度的核心理念,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体系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推进新型城镇化,应当对现行农地制度进行改革.在维持集体土地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明晰集体与成员的地权关系,重建农民集体组织,以强化农民集体的组织能力、与公权抗衡能力;打破家庭承包模式,实行土地集体统一管理,以竞价方式出租经营;允许农民将其在集体组织中的"股权"——成员资格权质押和转让;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区分公益征收和商业收购,实行公平交易,将土地权益完全归还农民.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法律强调以准私
在巴西共和国历次宪法中,现行1988年宪法对于能源问题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尤其是,三种有关能源的活动成为了宪法关注的焦点:即有关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电能以及核能的活动。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展现了宪法的历史发展,分别介绍了1891年,1934年,1937年,1946年,1967年和1988年宪法),从时间的顺序上,对于本文的主题做出了一定的说明。主要阐述了:在巴西电能的问题上,水电能构成了联邦政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一个长8 m的隧道模型,采用甲醇作为模拟火源,研究了不同封堵率(0%,25%,50%,75%及100%)对隧道内顶棚温度及隧道发生火灾时烟气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封堵率较小时(25%),隧道内顶棚温度与未封堵时相比,无明显变化且烟气层仍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随着封堵率的增加(50%),隧道内顶棚温度开始缓慢下降且烟气层开始紊乱;当封堵率较大时(75%),隧道内顶棚温度急
隧道断面纵向气流速度过大易扰乱火灾烟气层化现象,进而影响人员疏散安全.采用1∶20缩比例、长22m的集中排烟隧道模型,针对实体隧道20 MW火灾、120 m3/s排烟量,开展了不同纵向机械补风风速时的烟气控制效果模型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纵向补风风速下的烟气蔓延长度、烟气层厚度、2m高处温度,结果表明:集中排烟隧道火灾时的洞口纵向补风风速不宜大于1.0 m/s,其值要远小于纵向通风排烟模式下的隧道
本文首先介绍了标准中对于紧急救援站的设置要求,然后概述了铁路隧道和紧急救援站的发展现状,最后介绍了灭火技术研究进展,阐释了青云山隧道和太行山隧道紧急救援站中手动高压细水雾消火栓的设置,指出紧急救援站限制了自动高压细水雾系统的顶部应用,并对灭火泡沫的引入进行了展望.总之,随着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紧急救援站将进一步发挥其应急保障作用.
地方政府的生态固有不同,但企图提升服务绩效和质量,应无不同。嗣后两岸的地方政府可在绩效管理的理论和实用上多所交流,并且互相观摩。相信两岸地方政府服务效能的提升,在未来公共事务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后,将更容易落实绩效管理,而且绩效行政终将是地方政府追求目标所在。务望执事者能活用该等良善治理的工具或载具,促使行政效能明显提升,而两岸人民亦终将享有较高的幸福指数。
为提升地方产业业者经营能力、创造在地就业机会、活络地方经济,行政院于2007年核定"地方特色产业深耕加值四年(97-101年)计划".该计划以发掘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地方特色产业,透过"整合加值"、"深化辅导"、"人才培育",逐步迈向"一乡一特色、全台全产业"政策愿景;并以台湾OTOP(One Town One Product)为地方特色产业的共同标示,结合地方精致产品推广与优质
历经时代变迁,原住民文化传统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逐渐失去原貌,不利文化传承教育.如何传承原住民的传统生态知识,透过传统的教育方式或许是一个很好的管道.因此,解读原住民的传统教育体系就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以台湾台东县布农族(Bunun)的巴喜告(Pasikau)部落为研究对象,透过参与观察法与深度访谈法,探讨布农族猎人教育的过程,试图整理出布农族如何培养猎人的教学策略和脉络,以厘清布农族的猎人教育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