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槽内匝间短路三维温度场分析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异步电动机定子结构特点,利用有限元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型,对其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实验测量结果显示模型基本准确。在此基础上对定子绕组发生程度不同的局部短路故障时定子的温度场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国标规定的温升限值和表面温差来判断电机状态都是不够准确的;但是通过温度场的变化可以在故障的初期就可以进行判断,同时通过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可以区分判断出定子绕组槽内匝间局部短路、端部匝间局部短路和整槽绕组的短路。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分析混联式冷凝器中强化凝结传热机理的基础上,选用相同尺寸的平行流冷凝器为基准对比样件,通过高速摄影可视化试验及冷凝器性能测试方法,对混联式冷凝器进行了实验分析与评价。可视化分析表明,类似于蒸气喷射流的过热蒸气与汽液两相流在集流管中强烈扰动混合后,改善了进入下一冷却流道的两相流质量分布的均匀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混联式冷凝器的传热性能与基准平行流冷凝器相比,可提高达9.6%。同时,制冷系统中的
实验表明,气控钠热管可以显著缩短从冻结状态启动的时间,因而可望应用于高性能航空涡轮发动机、空间动力系统等诸多方面。本文结合国外业已发表的实验数据,在简化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分段集总热容分析方法,进行拟合近似分析,给出气控钠热管从冻结状态启动时,蒸发段无量纲过余温度随傅立叶数而变化的预测式。这一预测式可供气控钠热管进一步实验设计和运行管理参考。
本文采用等温模糊区模型的思想,建立了辐射与对流冷却条件下平板型半透明材料凝固过程的分析方法,即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基于焓方法的能量方程,采用与谱带模型相结合的有限体积法求解内部非灰辐射热交换项,经验证表明本文方法是可靠的。应用本文的方法数值模拟了氟化钡(BaF2)平板凝固过程中的辐射与相变耦合换热,考察了光学厚度、反照率及换热边界条件等因素对凝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照率增大会使得模糊区增宽、凝固
针对某型重型商用汽车,本文采用k-两方程湍流模型和辐射换热方程耦合求解了不同条件下驾驶室内的三维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通过计算详细分析了空调送风速度对乘员热舒适度的影响,为进一步建立多变量的车内空间热舒适度评估体系奠定了基础。
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及地下水渗流理论,通过耦合竖直方向一维流体模型与水平面内土壤二维非稳态传热传质模型,建立起了考虑热湿迁移与地下水渗流影响的准三维U型埋管热湿耦合模型。基于模型的数值求解,探讨了土壤热物性及地下水渗流对埋管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导热系数与比热容的增大均有利于加强埋管的换热,且地下水渗流的存在有利于强化地下埋管与周围土壤间的换热能力,提高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实验验证表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静止和旋转涡轮叶片表面不同工况下的气膜冷却效果,计算给出了吹风比M=1.0、1.5 等工况下静止和旋转叶片压力面、吸力面的温度分布和气膜冷却效率,以及不同射流孔下游的气膜冷却效率,并分析了旋转和吹风比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止叶栅,M=1时叶片气膜冷却效果较好,旋转叶栅,M=1.5时叶片气膜冷却效果较好;叶栅在高速旋转时,冷却气流对射流孔附近区域影响不大,叶片尾缘附
为了研究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分布特征,本文根据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基本原理,考虑交叉耦合扩散效应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同时存在温度梯度和VOCs浓度梯度时的湍流自然对流传热传质现象,展示了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随瑞利数的变化状况,着重讨论了热扩散效应和扩散热效应对努谢尔特数和舍伍德数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多物理场中耦合扩散效应对自然对流传热传质具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对由热质浮升力驱动的室内有机污染物(VOCs)从壁面扩散至室内的自然对流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在考虑耦合扩散效应的前提下,建立了多孔壁面-室内空间两区域对流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并对影响传热川知道饿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Da>10-6时能强化传热传质,N=1是热质浮升力比对传热传质的影响分界线,热扩散效应能削弱传热,但在N>-1时却能强化传质。
基于喷雾冷却技术中的CHF(critical heat flux 临界热流密度)准则:当在热源表面形成的喷雾区域(圆形或椭圆形)正好和热源表面边沿相切时系统CHF 达到最大值,在Visaria 建立的喷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新型喷射模型,研究了喷嘴倾斜转角(简称喷射倾角)变化时喷嘴的运动轨迹,分析了三种喷嘴倾斜喷射情况下喷射倾角对喷雾冷却系统CHF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新模型中喷嘴的运动轨迹为椭圆的
简要介绍了一次表面的发展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状况,采用单吹瞬变法对自行设计的3种CU型一次表面进行传热与阻力特性的试验研究,首次获得该3种CU表面的j和f的试验关联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采用因子j/f对三种表面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是1#试件表面具有较佳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