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合成1-(2-氨乙基)-2-咪唑烷酮及热力学分析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乙二胺、乙醇胺及CO2为原料,Ru/Al2O3为催化剂,水为溶剂合成1-(2-氨乙基)-2-咪唑烷酮.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CO2压力的交互作用对1-(2-氨乙基)-2-咪唑烷酮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以目标产物收率影响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反应温度> CO2压力>反应时间;在反应温度220℃、CO2压力8 MPa、反应时间10 hr条件下,1-(2-氨乙基)-2-咪唑烷酮的收率达到70.25%;热力学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过高的温度不利于主反应的竞争和目标产物收率的提高.
其他文献
本实验使用岛津Nexera UC Online-SFE-SFC系统建立了维生素A乙酸酯等五种脂溶性维生素分析方法,通过考察色谱柱和流动相,选择GL science ODS-P色谱柱和甲醇作为改性剂时可获得各化合物最佳分离效果.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A乙酸酯等化合物SFE的萃取率在86~94%之间,维生素A乙酸酯等四种化合物在2.8~55.6 μg、维生素E乙酸酯在5.6~112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
本文提出了一种溶质饱和超临界流体负载过程(solute-saturated supercritical fluid loading,SSFL),将2-苯乙醇(2-phenylethyl alcohol,PEA)负载于二氧化硅和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上,用于制备香气粉体.通过管柱采样的方法,在不同温度(50.0-60.0℃)和压力(8.0-14.0 MPa)下考察了PEA在
本实验使用岛津超临界流体色谱Nexera UC SFC-PDA系统建立了手性农药氟胺氰菊酯的拆分方法.考察了色谱柱、改性剂种类及其比例、流速、温度、背压等参数对氟胺氰菊酯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综合考虑分析时间及分离度,确定最优条件如下,DAICEL ChiralpakID-3色谱柱(3 mm I.D.×lS0 mm L.,3μm),乙醇作为改性剂,改性剂比例为2%,流速2.0mL/min,等度洗脱,色
超临界流体(SCF)具有特殊的溶解能力、扩散系数和比液体低一到两个数量级的黏度,具有很好的传质和渗透性能,并且其对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敏感而易于调控.SCF辅助的微粒化技术即是利用SCF上述性质制备超细粒子的制备技术.根据超临界流体的溶剂化行为,微粒化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1)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Rapid Expans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RESS);(2)超临界流体
含羧基化学品,如甲酸、乙酸、苯羧酸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褐煤和生物质储量丰富、来源广泛,是重要的含碳资源;但这些物质具有氧含量高、水分含量高、热值低等特点,将其在近临界水中选择性氧化为含羧基化学品,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物质的特点,制备附加值高的产物,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临界水作为有机物氧化反应的介质无爆炸的危险、溶解氧气加速氧化反应、溶解氧化产物促进氧化反应等特点.本文以近临界水为氧化介质,设计了碱催化
本文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反应介质中,对八羰基二钴催化的端基炔烃环三聚反应进行了研究。以苯乙炔为模型底物,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二氧化碳压力力等反应条件对三聚产物产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反应条件。在优化条件下,对底物的适用范围做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建立的反应体系对芳香炔和脂肪炔都有较好的适用性,能以适中产率得到相应的1,2,4-三取代苯衍生物,产物具有较高的区域选择性,为制备
从生物质出发用化学催化的方法制备乳酸甲酯是一条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途径.本文以葡萄糖、木糖为模型物质,测定了近临界甲醇中22种金属氯化物对单糖催化转化制备乳酸甲酯的影响.结果 表明:大部分过渡金属氯化物对反应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中氯化铟催化葡萄糖转化时乳酸甲酯的收率高达45.9%;在金属离子的pKa值过大(>12)或者过小(<1.7)时乳酸甲酯收率都很低,说明中等强度的Lewis酸性有利于乳酸甲酯
本文以活性炭为载体制备出了多种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分别探讨了在超临界CO2中与甲醇催化合成DMC的产率.在比较了K2CO3、 KOH、KI分别负载于果壳炭载体催化效率的基础上,优选获得了以K2CO3为活性组分的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DMC产率可达15.6%,且K2CO3的最佳负载量为15%.通过BET,XRD表征手段对上述催化剂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2CO3/果壳炭催化剂结构对DMC合成反应最为
本文创新性的将芬顿试剂引入超临界水氧化环境中,形成超临界芬顿氧化(SCFO)环境。基于超临界水的芬顿氧化法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温度(从420℃降低到380℃)、提高了氧化剂(H2O2)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了所需的氧化剂倍数(从10倍降低到1倍)以及缩短了氧化反应的时间。同时本文还初步探究了催化条件对超临界芬顿氧化TOC去除率的影响。
本文在管式反应器中研究了丙酮在250-285℃、KOH催化下经超临界态反应合成异佛尔酮的动力学,通过减少丙酮过度缩合物的生成达到提高异佛尔酮选择性的目的。研究发现,升温能够提高异佛尔酮的选择性。本文通过GC-MS和NMR分析得到主要产物的结构,并进一步建立相应的反应网络和动力学模型。拟合得到的表观活化能显示,高温有利于可逆副产物的水解,因此升温能够提高异佛尔酮的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