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D15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分析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u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已发表的副猪嗜血杆菌D15基因鸟枪序列NZ_ABKM01000005,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副猪嗜血杆菌5型SP毒株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出长约2400多bp的片段。将其进行T-A克隆,构建pETD15质粒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D15基因含有一个2418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805个氨基酸。与D15参考基因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8%。序列的5端有一段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该序列C末端最后10个氨基酸残基:Q-F-Q-F-S-I-G-G-S-F,具有典型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蛋白特征,对于蛋白定位于细菌外膜有重要意义。以pMDTD15质粒为模板,用PCR的方法扩增副猪嗜血杆菌D15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ET-28a(+)中,构建得到pETD15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后,用IPTG诱导重组菌,并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诱导物。结果表明,pETD15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94kDa,融合蛋白能被副猪嗜血杆菌阳性血清识别,具有反应原性。将表达的D15蛋白免疫昆明小鼠和豚鼠后,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力。
其他文献
乙型脑炎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虫媒病毒性疾病。该病对人类危害巨大,同时也是危害养猪业的重大疫病之一。近年来,猪乙型脑炎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猪乙型脑炎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疫苗等的研究进展。
CD3分子以非共价键与T细胞抗原受体(TCR)组成TCR-CD3复合体,不仅参与TCR-CD3复合体的胞浆内组装,而且通过各多肽链胞浆区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the immunoreceptor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ITAM)传递抗原刺激信号。本文介绍了CD3分子的概念,分析了CD3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浅谈了CD3应用研究进展。
对本实验室构建的含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纤突蛋白(S)基因的质粒进行PCR扩增,得到S基因约1 200bp的保护性抗原基因S1,克隆到pMD18-T载体并测订核酸序列。根据测序结果和乳酸菌表达载体pNZ8149特点,设计引物,PCR扩展,提纯扩展产物,体外连接,构建了pNZ8149-S1质粒,电转化至乳酸乳球菌NZ3900中。重组菌经乳链菌肽诱导,通过SDS-PAGE和Western-B
在临床综合诊断和PCR确诊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培养技术,作者从7个发病猪场的病料中分离到TGE和PED混合感染的病毒株(HN-TGE-PED).细胞培养结果表明,在PK-15细胞、vero细胞上的多次传代和蚀斑克隆不能将二者分离开,两种病毒始终处于混合感染状态。随后分别对混合分离物HN-TGE-PED中的TGEV部分S基因和PEDV M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TGEVS基因同猪胃-流二联
自2006年全国大范围发生“猪无名高热病”以来,各种病毒病相继流行。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CSF)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已经成为当前危害养猪业的四大病毒性疾病。准确诊断传染病是制定正确防治措施的关键,本中心利用实验室检测对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西、辽宁等省(区)部分不稳定猪场的四种病毒性传染病进行了检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JEV-E基因序列,设计了内外2对引物,以JEV疫苗株为模板,建立了检测猪乙型脑炎病毒的RT-nested-PCR方法。应用该方法对JEV疫苗株RNA进行扩增,获得与预期大小相符,长度为228bp的目的片段;检出JEV-RNA的灵敏度约为0.3pg。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nested-PCR方法对JEV的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简便易行,是乙脑早期快速诊断的有力工具,为
根据Genbank中猪巨细胞病毒DPOL基因序列设计了扩增片段大小为579 bp的引物P1/P2,建立了检测猪巨细胞病毒PCR方法。引物P1/P2从PCMV阳性DNA模板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的最低DNA含量为10-2ng/mL。PCR产物经测序比对,发现与NCBI中已发表的猪巨细胞病毒OF-1株序列(AF268041)的同源性为99%。用该方法对全国11个省市地区猪场的100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
本实验室对西南地区47个不同规模化猪场的364份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并采用形态、显微观祭结合16SrDNA PCR扩增测序鉴定菌株;共检出细菌509株,细菌分离率达84.3%,混合感染率为37.4%;主要病原为大肠杆菌(30.4%)、葡萄球菌(21.6%)、肺炎克雷伯氏杆菌(8.7%)、变形杆菌(8.5%)、链球菌(5.9%)、肠球菌(11.4%)。小鼠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平均致死率高达37.3%。1
对猪链球菌ZKHY株的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打下基础。以zKHY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出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片段,克隆于pMD-18T载体,构建成载体pMD-18T-gdh,转化宿主菌DH5a中进行筛选鉴定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GenBank已登录序列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成功地克隆了猪链球菌ZKHY株的谷氨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分析显
设计并合成一对扩增2型猪链球菌CPS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猪2型链球菌福建株DNA为模板,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建立检测CPS2J基因的PCR方法,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如下:应用该方法对猪2型链球菌福建株和标准阳性株进行扩增,均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的675bp特异性目的片段,而对8株非2型猪链球菌的扩增结果均呈阴性;敏感性测定最低可检出100cfu细菌量或50pg细菌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