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科学养牛的第一张王牌——伊利集团配套发展饲料业成功示范

来源 :中国奶业协会200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z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业的发展离不开奶牛的科学饲养,奶牛科学饲养的关键因素是饲料,饲料是提高奶牛产量牛奶质量,保证奶牛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伊利集团主要奶源基地——内蒙呼包地区具有显著的农牧交错区特色,奶牛饲草料以玉米秸杆和部分青贮或黄贮加上精饲料,由于粗料品质差,精饲料成为奶牛养殖中提高奶质奶量,补充营养、预防疾病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指出安全高效的奶牛饲料是保证奶源良性发展的基础,阐述了“元兴”牌奶牛饲料的产品定位和技术创新,提出以产品的长久可靠确保奶户利益。
其他文献
采用蛭石栽培和营养液浇灌的方法,对棉花品种耐低磷筛选指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棉苗总干物重、鲜重、总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物重及磷利用率在不同磷浓度处理和不同品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作为棉花苗期耐低磷能力的评价指标;而株高和根冠比在不同品种和不同磷浓度处理之间不存在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棉苗相对总干物重与相对鲜重、相对总叶面积、相对叶绿素含量、相对地上部干物重和相对磷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在彩色棉育种过程中,由于以往彩色棉花单株材料收获后只能通过外观判断纤维色泽,无从知道纤维曝晒后的变化情况:棕色纤维色泽有无变化,绿色纤维色泽褪色如何。因此在对后代材料的描述上显得较为模糊,不能准确了解后代材料的具体情况,这样就造成世代材料在选择时缺乏针对性和方向性,甚至造成各方面过多的浪费。本文针对彩棉目前纤维色泽在采收前的变化,我们采取对纤维曝晒后采收时色泽变化的描述,来解决通过材料描述则能准确
2004—2006年江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和国家棉花新品种展示表明,杂交棉中棉所62皮棉产量连年居首位,高产稳产,早熟性好,抗性强,纤维品质优良。提出了中棉所62的栽培要点和适宜区域。
在种子经营转型过程中,特别是在农村棉花生产第一线,如何将科研院校研发的新优种推广到广大棉农手中,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农业推广部门一项新的课题。南宫市技术推广与种子经营企业经过几年的探索,使棉花科研、推广、经营工作走上了育繁种、推产销一体化道路。本文介绍了南宫市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1、参加学术交流获取棉花种子行业的资源信息;2、加决优种繁育提供充足种源;3、科技进村服务三农。
采用陆地棉与索马里棉杂交,利用杂交铃滴激素GA3、NAA;杂交胚离体培养;试管内染色体加倍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成功的获得了可育杂种,并从其高代材料中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系秦远1—15,为开发利用野生种开创了新途径。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不断深入,膳食结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改变,加工牛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原料奶的卫生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之我国加入WTO以后,畜产品必须以质量创名牌赢得市场竞争力,已成为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新疆在奶业产业化建设的同时,应重视改善奶牛饲养的内外环境,规范奶牛场卫生防疫制度,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和牛奶的卫生质量,使之达到无公害标准,这是奶业健康持续发展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不仅可使病牛奶产量和质量降低,有时还会导致病牛丧失生产性能,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乳房炎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随着大规模机械化挤奶转移传染可能性的增加,以及乳房炎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强,发展新的控制预防措施是极其必要的,只有深入了解奶牛乳腺的免疫防卫机制才能更加有效的制定较完善的乳房炎防治措施。本文对奶牛乳房炎的免疫学机制及疫苗研究趋势进行了
优质、高产特性的发挥与其相应的科学配套技术密不可分,而配套技术的完善是以品种的生育特点和遗传特性为基础的。笔者在对开棉21生育特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成功经验,提出其完善配套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近几年来,邵阳市依靠亚华南山乳品厂,依托南山品牌,大力发展奶牛生产,做大做强奶业,对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市存栏奶牛2万头,位居全省第一,并呈强劲发展势头。本文介绍了加强奶牛防疫工作的领导、增加投入,健全完善奶牛防疫四级网络体系以及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普及奶牛防疫知识等湖南邵阳市奶牛防疫管理的主要体会。
为了推动奶牛业的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和减少奶牛疫病的发生,保证奶牛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当前莱西市奶牛养殖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本文对如何搞好规模化奶牛场的防疫与消毒问题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