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图书馆建设专题片视频资源的工作启示

来源 :中国图书馆学会2015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bcn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每年都向各省分中心下达地方资源建设任务,各省分中心根据本省特色资源和摄制能力情况申报资源建设项目.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江苏省分中心的实施单位,从2007年起,先后申报并自主摄制完成了20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集40分钟)、20集《江苏红色之旅》(每集40分钟)、20集《江苏名人故居》(每集25分钟)、25集《江苏近现代名人》(每集30分钟)系列专题片,受到了管理中心的顺利验收和好评.目前正在摄制27集《江苏特色博物馆》(每集30分钟)系列专题片.应该讲,拍摄制作专题片不是公共图书馆的传统业务,但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逐年推进,摄制专题片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特别是省市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头戏和工作亮点.笔者有幸负责《江苏红色之旅》《江苏名人故居》《江苏近现代名人》《江苏特色博物馆》四部系列专题片的摄制工作,从确立拍摄项目、编排拍摄计划、外联拍摄点、踩点调研、撰写剧本、组织人员拍摄,再到撰写解说词、指导剪辑、配音配乐、后期制作、成品包装等,整个摄制流程一条龙下来,完全是本馆的工作人员承担,这在全国图书馆界是很少见的.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与摄制组全体同志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摄制知识,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摸索实践,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基本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独具图书馆特色的工作模式和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苦有乐,有成绩也有遗憾,有实践,更有对这项工作的思考和感悟.
其他文献
博物馆学习活动设计是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一直潜心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将通过分析多个案例,总结、归纳出博物馆学习活动设计要素和设计特色,以期对开展博物馆学习活动的设计人员、研究者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微信是一款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免费应用程序,它能提供即时通信服务,支持用户通过网络实现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发送信息.在各年龄阶段的群体中,微信都得到了广泛认可,特别是在学生群体中,更是构建了一个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环境.但是,从有效支持学生学习的视角来看,微信并没有最大化地实现它的价值.知识碎片化、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单一、对课堂支撑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个性化学习是学习者的迫切需求,大数据的到来使得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然而,当前的大数据个性化学习设计鲜有将学习者元数据和学习跟踪数据进行明显划分的,也很少有人从动态和迭代循环的视角去构建个性化服务支持系统.基于这一问题,通过对大数据、个性化学习的本质和特征的分析与讨论,本文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学习服务支持框架.该框架由学习者元数据、学习跟踪数据、大数据技术和学习服务四个要素组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
本研究从"现代教育技术学"公共课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将混合式学习引入课程与教学设计中.依据混合式学习的理念与方法,设计了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教学方案,并利用浙江大学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了线下线上一体化(O2O)的混合式教学试验.教学实施的效果分析和学生考试成绩说明,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与方法的课程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课程内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从而在一定程
本文旨在对大英博物馆数字化场馆中的学习活动进行总体介绍.先是明确了数字化场馆、非正式学习等概念,然后对大英博物馆数字化场馆的learning和explore栏目做了简要介绍,该数字化场馆中灵活的网状超链接结构将零散的资源很好地整合到了一起,能够引导学习者更加积极主动地互动.文中针对非正式学习活动进行案例分析,着重剖析了"光荣革命扑克牌""博物馆奇妙夜:古墓的秘密"以及若干在线益智游戏.在阐述与分析
图书馆无论是"为公民平等、自由获取知识提供服务的机构"、"维护公民的知识自由权利而提供的制度产品",还是"国家的制度安排和提供的公共产品",都有支撑其运作流转的规章制度,是国家为满足公民的社会权利而制订(广义),或是图书馆为本馆管理和工作开展而制订(狭义),但终归一点还是为"人"服务,因为"人"才是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和关键.这里的"人"应该包括图书馆人和读者.从当前图书馆管理理论与实践来
公共电子阅览室是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发展到新的阶段,为保障基层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而推出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将为各级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部门提供绩效考评参考,进一步增强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图书馆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知识传播的重要使命.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作为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形式,是图书馆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图书馆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的种类、内容和时效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也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调整了内容和模式,力求更加准确高效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时代的发展,图书形式的多元化及儿童阅读的推广对公共图书馆工作发展带来了新要求,图书馆人需要用更广阔的视野和角度来思考这种变化并积极应对,从而更加科学、人性、艺术地打造富有书香气息的城市第三空间。
经过严谨的调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6月发布了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位于榜单前十名的均是古今中外文学经典名著,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尽数在列,其中《红楼梦》位居榜首.此榜单的发布引起多方热议和思考,文学经典阅读边缘化问题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推广经典阅读,弘扬人类文明,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图书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干预读者的阅读行为,推进文学经典阅读,将其作为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