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钢连铸结晶器电磁制动技术使用效果研究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20070601ZW126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梅钢2#连铸机采用的FC—Mold(Flow Control Mold )全幅二段电磁制动器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线圈电流强度的增加,磁场强度增大。结晶器内流动情况随之发生变化。采用电磁制动技术后,结晶器液面波动幅度明显降低,结晶器内钢液温度约上升10℃左右,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数量较少且尺寸较小。但采用电磁制动后仍发生了连铸卷渣现象,该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研究。
其他文献
在实验室条件下,按照反向凝固工艺原理并控制合适的工艺参数制成了OCrl3/15不锈钢复合铸带.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复合铸带进行了界面剪切强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复合铸带获得了良好的界面结合质量.试样断口的X射线衍射和SEM分析证实,剪切断口发生在母带区内,OCr13新相层内的断口表现为韧窝断裂,而母带区由于过热晶粒长大而发生脆性解理断裂.
市场需求大和有效利用废钢残余元素是珠钢电炉——CSP工艺开发耐候板的直接动因,本文指出了薄板坯连铸生产耐候板需要解决的问题:成分设计和合理工艺条件的获得;从珠钢生产耐候板的生产实践出发论述了电炉——CSP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生产组织均已成熟,并指出了电炉——CSP的技术关键是:TPC控制、NcC控制、气体控制、[Al]控制和连铸工艺控制;分析了珠钢生产的耐候板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交货期都能很好地满足客
针对攀钢实现全连铸炼钢系统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以全脱硫、全提钒、全精炼和全连铸为目标,先后增建了三部脱硫装置、钢水精炼设备和实施了增碳法工艺、提高供氧强度、完善精炼工艺等工艺优化与技术改造,提高了炼钢系统的生产效率,改善了冶金效果,稳定了生产节奏,基本解决了影响全连铸工艺顺行的炼钢瓶径环节,为全连铸的顺利运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以石钢30t/32MVA高阻抗电弧炉的生产实际为基础,采用PowerLogic2000电力参数线路监控仪对供电线路进行了实际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建立了石钢30t/32MVA高阻抗电弧炉工作电抗模型,研制了电气特性图和工作点总表,研制出新的供电曲线,在生产中己取代了原有供电曲线并取得吨钢电耗降低12~25kwh/t的节电效果。
本文介绍了抚顺特钢公司第一炼钢厂50吨EBT电炉及60吨竖式炉采用USTB炉壁氧气喷吹新工艺的使用情况。该系统的采用,对提高抚顺特钢公司第一炼钢厂电炉炼钢的冶炼节奏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为国内同类电炉的改造提供了借鉴经验。
马钢异型坯表面纵裂纹中及其附近存在较大量的大尺寸Al203和硅酸盐夹杂,Al203为脱氧产物,硅酸盐则分别来自钢渣、耐材和结晶器保护渣。大尺寸脆性夹杂是诱发纵裂纹产生的重要因素。纵裂纹断面凸凹不平,表明裂纹在高温应力作用下,沿强度较低的晶界扩展。
针对板坯轻压下出现的窄面鼓肚问题,从二冷配水优化与辊缝设置出发,基于连铸热——应力应变耦合数学模型,对板坯连铸过程中应用轻压下技术时的板坯变形进行计算分析,提出解决带有轻压下技术的板坯连铸机铸坯出现窄面鼓肚问题的相关措施,为提高高效连铸机铸坯外形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对南钢超低头板坯铸机使用的二冷喷嘴进行了性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和利用二冷仿真软件模的板坯冷却情况分析了喷嘴类型、布置方式对板坯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喷嘴选型和喷嘴布置的改进方案。大生产应用结果表明,板坯内部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因三角区裂纹引起的改判率降低幅度为44%。
本文建立了方坯高效连铸二冷数学模型,提出了喷嘴有效喷淋系数和二冷有效比水量的概念。依据二冷均匀冷却的思想,重新设计并优化了二冷喷淋结构和喷嘴的布置,增加了一个二冷喷淋段。提出了新的二冷水模型,即Qi=a+bv+cv2+d(△T-30)+F:二冷各段的喷水量与拉速、浇铸温度、钢水成分和二冷水温相关。实践证明。经优化后的二冷结构和二冷水模型合理,拉速大幅度提高,150×150mm2断面的最高拉速达3.
结合本钢炼钢厂板坯中间罐的控流装置,通过实验室对比试验研究,开发了新型控流装置-湍流控制器和微细泡气幕挡墙。试验结果表明,二者大大地改善了中间罐流体流动特征参数和流动轨迹。并且还具有防止注流开浇产生喷溅和减轻注流卷吸气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