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性医疗与防御性医疗辨析及其法律救济路径

来源 :中国卫生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度性医疗与防御性医疗是两种相对独立、但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竞合或同一的医疗行为.法律意义而言,过度性医疗是一种纯粹的医疗侵权行为,而防御性医疗则是一种具有潜在"可能性"的医疗侵权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对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是否实施了明显、不必要的诊疗行为,是区分两种医疗行为的分水岭,同时,也是产生两种医疗行为竞合或同一的临界点.对造成医疗损害的防御性医疗行为,应当对患者进行法律救济.
其他文献
1967年南洋德教总会停战的要求,使其属下各阁纷争不断."丁未年事件"改变了德教发展格局,究其原因则是德教蓬勃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实质是德教理性化的尝试,虽然失败,但德教会仍然不停的改变自我,以适应时代要求.
马克思将黑格尔头足倒置的辩证法颠倒过来,将其嫁接到唯物主义的土壤之中,从而完成了一场哲学革命。本文对“颠倒”论的前提与辩证法的性质做了探讨,分析了黑格尔哲学视域中的“颠倒”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所谓“颠倒”,既非费尔巴哈“头足倒置”意义上的“翻转”,也非黑格尔对立统一意义上的理性跃迁,而是一种基本视域的转换:即从理性的思维过程转向现实的批判过程;从理论意义上的解释世界转向实践意义上的改变
新颁布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年版)》对病历封存进行了部分完善,但其中部分条文存在违法且过于粗陋,无法解决因病历封存制度缺陷而发生的病历真实性争议.本文从病历封存的告知、病历的封存对象、电子病历的封存、病历封存笔录、封存的具体程序、病历的封存期限、病历封存的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完善立法的建议.
代孕技术是医学生物遗传学上的一项科技成就,该技术一经诞生便强烈的冲击了各国的法律体系和伦理道德.我国目前对代孕行为持完全禁止的态度,但并没有真正达到"因禁而止",反而催生了地下代孕产业和更多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其他国家的立法和司法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和法律环境,在明晰代孕正当性边界的前提下,提出有限开放借腹代孕制度的立法建议,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足量且均匀分布的医疗资源是实现公民生命健康权益的基础保障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社会中,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的医疗资源带来了诸如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加重了医患纠纷发生的频度和危度等一系列负面社会效应,为此,需要探寻出丰富和均衡医疗资源的有效路径,包括合理规划、总量增加、通过整合方式提高已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形成分类培养医疗人才机制、要求国家给予全面的鼓励引导政策等.
美国是世界上对遗传信息技术立法比较先进的国家,其《2008年遗传信息反歧视法》对我国确立相应的反对遗传信息歧视制度建设有所启示.在人类基因技术立法中贯彻不伤害、知情同意、保护不知情权、尊重基因差异性、维护个人遗传信息机密性等原则.急需制定一部《基因技术法》,确立遗传信息的披露和保密以及责任救济等制度,以达到在维护人的尊严与促进基因技术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死亡赔偿金具有对被害人亲属精神损害抚慰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对被害人亲属物质损失的补偿.将死亡赔偿金完全界定为精神损害赔偿,不但与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相悖,而且与客观事实不符,有违司法公正与效率原则,不利于钝化矛盾,极易导致被害人亲属缠讼上访,影响社会安定.
被誉为20世纪"医学之巅"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治疗许多末期疾病的有效方法.器官移植技术带来的瞩目成就世人共睹,然而,供需矛盾背后隐含的巨大利益,也逐渐诱发了器官移植过程中涉及的反伦理道德和非人性化趋向.《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对器官移植犯罪做出了规定,活体器官移植不构成犯罪的正当化依据是有供体承诺.作者从刑法角度分析了活体器官移植中的供体承诺,其生效要件包括:有处分权、出自供体的真实意愿、符合法
医药行业是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高危行业,文章介绍了药品回扣滋生的诸多原因,如现行医疗体制自身存在的弊端、药品市场混乱不堪、药品差价管制是滋生药品回扣温床等,对医生收取药品回扣法律定性,对于治理药品回扣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完善药品回扣治理的法律规范,修改刑法关于商业贿赂的规定,取消药品招标差额管制,提高药商行贿成本。
《侵权责任法》的施行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医疗损害责任鉴定的冲突混乱局面.这种局面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法律适用统一原则,影响司法公正及效率,也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矛盾与冲突.因此,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建立我国统一的的医疗侵权损害责任鉴定制度,以保证鉴定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