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合成与性能

来源 :水性树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暨2011水性聚氨酯行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pl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亲水链段长度或疏水链段长度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采用FTIR.1HNMR、GPC-LS等对其化学结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疏水链段封端率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其在水中形成胶束的情况,确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值。同时研究了其对乳液增稠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的引入使合成工艺时间控制在10h左右,产品增稠流变性能达到了罗门哈斯RM2020的效果。
其他文献
阐述了梯度共聚物的概念,介绍了梯度共聚物的分类及合成方法,尤其是分子间梯度共聚物的合成方法。综述了梯度共聚物的各种表征方法,如红外、核磁、XPS、DSC、 AFM等手段,以及梯度聚合物的应用,并进一步分析了梯度聚合物的研究方向。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210多元醇合成了聚醚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多异氰酸酯的用量对乳液粒径、膜耐水、耐热等性能的影响.随着异氰酸酯用量的增加,水性聚氨酯乳液粒径增大,分布变宽,聚氨酯膜吸水率下降;红外光谱(FTIR)显示,自由的C=O伸缩振动峰强度减弱,氢键化的C=O振动峰强度增强,振动峰向低波数方向发生移动,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曲线在50-70℃范围内出现明显的氢键解
尽管具有诸多优势,硝基涂料因VOC较高面临被限制甚至禁止使用的境地,将硝基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硝化棉水性化是降低乃至消除VOC的有效手段。通过在硝化棉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的方法制备了自乳化型水性硝化棉乳液,分析了异氰酸酯与硝化纤维素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特点,得到了两者反应时的活化能、最佳催化剂浓度、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等参数,推导了反应机理;并进而分析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利用红外光谱、TEM、粒径分析
采用含有亚麻油酸的丙烯酸预聚物与干性植物油酸、三羟甲基丙烷、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等进行反应,制备了氧化自交联型水性丙烯酸聚氯酯分散体,并对影响水性丙烯酸聚氨酯分散体性能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探讨。
以聚碳酸酯(PCDL)、聚丙二醇(PP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乙二胺(EDA)为原科,预聚体法合成固含量35%,硬段含量在50%~70%的聚氩酯分散体(PUD)。结果表明,随着COOH%和硬段含量的提高,乳液平均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黏度减小:ζ电位随着COOH%的提高逐渐减小,乳液趋于稳定,胶膜透明非晶,硬度在H~4H之间,拉伸
通过一个简单的氨酯化反应合成一种具有荧光的二元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引入到聚氨酯主链中,从而实现了以聚氯酯为载体的荧光小分子和大分子在分子水平上的结合。用文中的方法制的有荧光的聚氨酯工艺简单,相比直接共混制的聚氨酯涂膜的热迁移率小。且薄膜的吸水率和热力学性质都有很大改善,同时TGA表明其耐热性也有所提高。
在酸性环境下,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然后在二氧化钛溶胶状态下加入到KH550封端的聚氨酯中进行反应,加水乳化,固化成膜,制备了一种高折射率抗紫外的透明二氧化钛/水性聚氯酯杂化材料。通过对此种杂化薄膜的光学性能、机械性能、耐水性等进行一系列测试,研究随着二氧化钛的加入和含量的提高,其吸水率、紫外吸收强度、耐热性能、拉伸强度、耐磨性等性能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水性聚氨酯是非常重要的水性涂料用成膜物质。本文对水性聚氯酯的合成原料、化学原理、合成工艺、合成实例及其改性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旨在进一步促进水性聚氨酯树脂和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研究开发。
以环氧树脂E-20和亚麻油酸合成的环氧酯为原料制备了改性的水性聚氨酯。结果表明当环氧酯添加量为6%~8%,环氧酯油度为40%时,所得到的涂膜具有优异的耐水性、硬度和抗划伤性,很好地满足了水性木器面漆的性能要求,解决了常规的环氧树脂直接用于水性聚氯酯改性后乳液储存稳定性差的问题。
以氨基磺酸盐(AAS)作为亲水单体,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PEBA)、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等为主要原料采用丙酮法合成了固含量在40%左右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PUD)。研究了亲水基团含量对PUD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水基团含量在13mmol/100g时制得的PUD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