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功能化溶胶凝胶涂层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在有机氯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q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备了一种新颖的聚乙二醇功能化溶胶凝胶涂层单壁碳纳米管(SWNTs-PEG),并用于有机氯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分析.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电子显微镜表征和确证SWNTs-PEG溶胶凝胶涂层的制备及其溶胶凝胶涂渍过程.对影响SWNTs-PEG涂层萃取量的条件进行了优化:40℃萃取温度下萃取30min,盐浓度为0.36g/mL,300℃条件下解析3min.与商用的PA、PDMS以及PDMS/DVB涂层对比表明,SWNTs-PEG涂层对有机氯的萃取性能明显优于商用固相微萃取涂层.SWNTs-PEG涂层的拥有更高的耐温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建立的方法线性范围宽,检测限低,精密度较好.该方法对11种有机氯的检测限为0.02-7.5 ng/L,线性范围为0.001-50 μg/L,最后,建立的方法还对纺织品中痕量有机氯进行了顶空固相微萃取分析,结果显示该涂层具有较广的应用领域和较佳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脂肪酸去饱和酶(FAD)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催化脂肪酸链特定位置上脱氢形成双键.在本研究中,从花生中分离出来4个去饱和酶基因FAB2,FAD2-2,FAD6和SLD1.基因的ORF分别为1221,1152,1329和1347bp,分别编码406,383,442和448个氨基酸.这4个基因与拟南芥对应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9%,76.2%,73.4%和61%.在酵母中异源表达AhFA
会议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a sesame panel for association analysis, and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basis of oil content (OC), protein content (PC), oleic acid conce
会议
脂肪酸去饱和酶(FAD)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催化脂肪酸链特定位置上脱氢形成双键.在本研究中,从大豆中搜索到了29个FAD全长基因.对这些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保守域和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根据拟南芥FAD基因,大豆FAD基因分成了9个家族,FAB2,FAD2,FAD3,FAD5,FAD6,FAD7,FAD8,SLD1和DES1.29个基因分布在15条染色体上.在同一家
Sesame lignans, including sesamin and sesamolin mainly, has been reported to have multiple functions beneficial to health.This study analyzed sesamin and sesamolin contents in 215 sesame lines from a
我国保存的芝麻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自2000年建立了芝麻资源核心收集品以来,尚未对其开展表型或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基于14个稳定遗传的重要农艺性状数据和14对分子标记分析数据,对中国芝麻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全面评价,旨在为芝麻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有效保护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表型多样性和分子多样性的评价结果显著不一致(r=0.004 3,t=0.1320,P=0.5
中国、印度、缅甸等是世界主要芝麻生产国,其芝麻生产都受到雨季湿害的严重威胁,产量损失严重.湿害造成根系低氧环境,研究芝麻湿害胁迫下低氧蛋白及抗氧化酶活性、形态解剖适应性机制是重要的基础.ZZM2541和鄂芝2号在湿害胁迫下的表现明显不同,二者在逆境条件下都产生萎蔫和叶片失绿,但在敏感材料鄂芝2号中较早出现上述症状.耐湿材料ZZM2541的淹水茎部以上产生不定根,根部和茎部均发育出较多通气组织.两个
羧酸酯单壁碳纳米管纤维固相微萃取用于萃取水样中氯酚和有机氯农药,并进行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分析.优化了影响萃取的温度、搅拌时间和盐浓度参数和气相色谱热解析条件.与商用固相微萃取纤维比较,自制的单壁碳纳米管纤维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其线性范围为20-1 000ng/L,检测限为0.07-4.36ng/L,相对标准偏差为4.1%-8.2%.四根纤维之间的标准偏差为6.5%-10.8%.该方法成功
蓖麻单雌系对蓖麻杂交种产量和性别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旨在对蓖麻单雌株进行备份和组培再生苗变异检测,通过组织培养和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成功地繁殖了单雌株,并对单雌株的再生苗进行了稳定性和遗传变异分析.66个腋芽外植体以96.97%的存活率依次经过起始培养、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最终成苗108棵,移栽大田的成活率为50% ~ 70%.再生苗及其F1/F2代的性别表现观察表明:通过组织培养,单雌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