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ApoB/ApoA1,NLR,PLR水平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 :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五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sskee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ApoB/ApoA1(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中性粒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l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在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水平变化及化疗疗效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住院的无法手术的小细胞肺癌患者67例,其中局限期26例,广泛期41例,分别于化疗前及依托泊苷联合铂类2周期化疗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ApoA1,ApoB,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计算ApoB/ApoA1,NLR,PLR,并对监测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血清ApoB/ApoA1,PLR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局限期与广泛期NL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有效组,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ApoB/ApoA1,NLR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LR水平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效组,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ApoB/ApoA1,NLR,PL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LR可以作为在小细胞肺癌初诊分期的标记物之一,血清ApoB/ApoA1,NLR联合检测,可以评估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观察患者病情动态变化。
其他文献
在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加入新的内容,不断创新与发展。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教师应该将医学课程思政与信息化联系起来,建立网络信息平台,进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学习强国平台就是这样一款官方平台,可以为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优化医学课程思政理论教学,为医学课程思政的创新提供新的平台与发展契机。首先介绍了学习强国平台的基本内涵和功能,其次在借助学习强国平台的优势资源的基
“课程思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梳理学界的研究成果,可以对发文数量、学科分布、研究机构、理论阵地和高被引论文等有一个直观了解。围绕“课程思政”这一主题,学者们积极梳理了它的基本内涵、主要特点、基本规律、功能定位、基本原则、基本问题和建构路径等问题,并在研究进路、叙事模式、宣传方式和传播模式等方面彰显了较为独到的研究特点。当然,目前的“课程思政”研究也存在学科分布不均衡、学理性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愈加显著的作用。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是顺应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加强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离不开教学设计的支撑。本文基于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的定位,构建起"四位一体"的教学设计框架:首先,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基本要求与整合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资源的实施路径;其次,通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双目
思政元素常被认为是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第五大类“营养物质”。生物化学专业课与思政课结合就是在教学中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四类重要有机物质的学习中。这样不仅能重构教学内容、重塑教学目标、梳理教学过程、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并贯穿于混合式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科研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高职院校探索推进课程思政,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在各门专业课程如火如荼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同时,对如何考核专业课程中思政教学成效以及如何调整课程考核方式,专业课程教师对此感到非常困惑。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过程化考核路径成为必然。
本文对在"新工科"背景下,建立有效可靠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课程思政"特点的教学评价原则,将整体性评价与具体教学要素相结合,探讨了以教学评价基于专业学习以及若干针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本身的评价策略,为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评价提供借鉴。
学位
新时代赋予大学教学改革新使命,如何将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混融,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大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双线混融教学符合大学“四新建设”的时代要求、符合大学教学提质增效的现实要求、符合大学教学信息化的内在需求。双线混融是指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为逻辑起点,促进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教学空间、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要素相互混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具
血小板生成,即血小板颗粒由巨核细胞释放,进而在外周血逐步成熟的过程。随着解析血小板功能多样性以及高效再生策略的需求,对于血小板生成过程的全面认知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以往研究大多聚焦在造血干祖细胞和巨核细胞分化阶段,对于后期血小板生成过程的了解相对较少。该文对血小板生成过程中血小板形态、分子特征、功能的动态变化以及调控机制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为理解血小板功能多样性、转录组异质性以及体外再生策略等方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吉西他滨联合卡铂(GC)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CIT)二级预防的优化方案。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6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河南大学肿瘤医院共招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0例,此60例患者行GP/GC方案化疗,前1个化疗周期中血小板计数最低值<50×109·L-1,且经治疗已恢复正常,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