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芝麻和特色油料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食用油供给形势严峻,一半以上靠进口。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中,除发展大宗油料作物外,还提出积极开发特种油料,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芝麻、亚麻、油葵、油茶、油橄榄等作物生产。本文在综述我国芝麻和特色油料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与决策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采用36个来源于“PAC-2×RHA-266”单粒遗传F8的重组自交系(RILs)及其亲本、以及由3个同一来源的RILs杂交产生的F1后代材料、16个F3家系作为参试材料,进行了重组自交系之间芽分化率(EO/EC)和每块芽数(S/EO)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材料之间的EO/EC和S/EO的差异均达0.1%极显著水平,EO/EC的变幅为10.71%~86.21%,而S/EO在2.94~39.9
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GMS)两系制种,人工拔除50%的可育株(人工除杂)不但制种成本高,而且制种产量低;利用化学杀雄技术使GMS中的可育株雄性败育(化杀除杂),使其杂交结实,提高制种单产,降低制种成本,保证了种子纯度,其纯度可达95%以上,两种制种方式所得杂种其杂种优势无显著差异。从而使GMs两系制种由“人工除杂”向“化杀除杂”转变,实现GMS系统的高产、低成本制种。
2225AB是以双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98-116AB中优良不育株为母本,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株系2225作杂交父本,通过杂交、回交和兄妹交选育成功的高油黄籽双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不育系2225A的叶色浓绿、叶片较厚、抗寒性强,冻害指数8.5。该不育系群体的黄籽株率和黄籽频率均达到100%,其芥酸平均含量低于0.5%,硫甙含量低于20μmol/g饼,含油量在45%左右,最高町达到49.
研究消毒剂处理方式、培养基成分和胚状体培养方法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含2%有效活性氯的NaClO消毒15min与0.1%的HgCl2消毒10min,都能达到良好的消毒和产胚效果。2)在游离小孢子提取的过程中,B5液体培养基中糖的浓度为2%或13%时对产胚没有显著差异。3)在小孢子培养时,首先在32℃暗培养5~7d,然后转入到25℃暗培养12~15d,最后转入到25℃摇床暗培养12~
利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一秩次分析法,对参加2004-2005和2005-2006年度国家区域试验的部分油菜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品种的秩次值、环境区分指数和秩次均方等统计数的计算,比较了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在分析的23个品种中,EZY9-4、98D-9、杂2015和希望568具有最好的高产性和稳产性,与实际情况相符,这些品种已经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秩次分析
来自不同愈伤组织的三个体细胞杂种植株(Nos.98,100,101)均雄性不育,个别雌性部分可育。杂种98和101具有相似的植株形态,表现诸葛菜的花叶、多分枝和基部分枝特性,黄色花瓣间红色条纹。杂种100表型偏甘蓝型油菜,花瓣红条纹稀少。三个杂种都是混倍体(2n=51-67),包含19~28条诸葛菜染色体。减数分裂终变期诸葛菜染色体主要形成二价体。用华双三号为101授粉后获得20个BC1后代,其中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从德国引进的139份甘蓝型油菜人工合成种脂肪酸组成,筛选出油酸含量高于68%的材料4份(最高为69.23%),亚麻酸低于3%的材料4份(最低2.46%),且这4份低亚麻酸材料芥酸含量<1%。进一步用液相色谱法测定这8份材料的硫苷组成,发现较高油酸材料硫苷总量低于30μmol/g,且硫苷组成与低硫苷甘蓝型油菜组成有区别,可能是新的低硫苷种源;低亚麻酸材料的硫苷总量较高,硫苷组成与高
利用10对AFLP引物及13对SSR引物,对43份来自西藏地区部分野生类型油菜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10对AFLP引物共得到276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214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7.5%,平均每对AFLP引物得到21.4条多态性带。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5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51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9.5%。对西藏野生类型油菜资源的遗传距离以及聚类分析表明,西藏野生类油菜种质资源的遗
每角粒数是甘蓝型油菜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该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及遗传模型测验。结果显示:通过(Wr+Vr)与(Wr-Vr)的方差分析,油菜每角粒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较高狭义遗传力(0.588)进一步验证该性状同时受加性基因与非加性基因控制。基因分布与显性方向估计表明,大值亲本对小值亲本在杂交后代中以显性方式表现出来并且双亲间增效等位基因频率不相等。亲
通过克降测序,获得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基因的7个AFLP标记序列,采用PCR步行延伸了小片段序列,6个标记序列检索到拟南芥的同源位点,这些标记对应的拟南芥同源位点均位于拟南芥染色体1上at1g04950和at1g10400之间长2Mb的区域,标记位点与同源位点有明显的共线性关系。结合遗传研究和现有油菜A基因组与拟南芥基因组的比较研究,推测该不育基因可能位于A基因组的第1条短臂、第5条长臂或第9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