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通道冷却剂流量分配特性研究

来源 :2015年首届研究堆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86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型核能系统中,冷却剂在并联通道内分配均匀性问题有广泛的应用背景。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含较长支管的并联通道内单相流流量分配问题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入口条件、支管长径比、总管与支管截面比、汇流引出方向(U 型及Z 型布置)对流量分配的影响,得到并联通道内的压降、流速及支管流量分配情况,并得出实现流量分配均匀的方法。结果表明:影响并联通道流量分配均匀性主要因素是管道几何结构,与入口流量关系不大;通过改进结构,可实现各支管内流量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其他文献
FASYS 程序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开发的钠冷池式快堆系统分析程序.FASYS 程序目前的建模范围包括堆芯、一回路主冷却系统、二回路主冷却系统以及部分控制调节系统,主要计算模块有回路热工水力模块、堆芯分析模块和反应堆控制调节系统模块,主要计算模型有一维管道模型、泵模型、中间热交换器模型、钠池模型、点堆动力学模型、反应性反馈模型、多通道堆芯热工水力模型等.以中国实验快堆(CEFR)为计算对象,
熔盐堆中燃料熔于冷却剂中并在整个一回路流动,因此流动扰动引起的中子噪声产生地更加频繁且对堆芯的影响更大。为了获得真实的熔盐堆中子噪声特性,本文建立基于扩散理论和热工守恒定律建立耦合的中子动力学/热工水力学模型,通过HELIOS 软件计算不同温度的群常数并建立热工反馈机制,应用微扰声理论得到波动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分析核热耦合条件下中子噪声分布以及流速、角频率和堆芯尺寸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1)
Z 箍缩驱动的聚变-裂变混合堆是一种新型能源系统,降低了聚变能量增益的要求,有利于解决裂变核能发展过程中铀资源利用率低和高放射性废物处置难两大关键问题。压力管式反应堆已有超过50 年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其在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竞争力。相比与传统包层式混合堆,压力管式混合堆技术成熟度更高,可以有效缩短混合堆的研究周期,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更有优势。本文在混合能源堆初步物理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压力
6061 铝合金以其良好的机械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为保证产品的耐蚀性能,通常采用阳极氧化的方式在铝合金表面镀覆一层色泽、厚度均匀一致的氧化膜。但在实际阳极氧化表面处理过程中,在铝合金表面常会出现有色泽不均匀及局部发黑现象。本文对6061 铝合金挤压管材阳极氧化膜发黑原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试验材料的金相分析、组织对比、化学成分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对阳极氧化膜发黑的原因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
高通量工程试验堆(简称HFETR)除气加压系统给主冷系统提供静压,并除去一次水中辐射分解的气体,从而保证反应堆的运行安全.本工作应用RiskSpectrum 软件,对HFETR 运行期间除气加压系统开展概率安全评价(PSA)工作.通过整合部分法考虑共因故障,建立了以除气加压系统运行失效为顶事件的系统故障树模型,并定量给出HFETR 发生除气加压系统失效概率为2.013E-04,证明HFETR 现役
COMMEN 程序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开发的钠冷快堆堆芯分析程序.COMMEN 程序采用二维网格对堆芯进行建模,包含了水力学模块和元件结构及传热模块,可以用于计算发生钠沸腾以及包壳破损行为的钠冷快堆严重事故分析.为更好地模拟严重事故初期反应堆的功率变化,COMMEN 程序开发了中子学模块,考虑了多普勒效应、钠温度效应、钠空泡效应、燃料轴向膨胀、组件弯曲等多种反应性反馈.以中国实验快堆(CEF
会议
在HFETR 一级PSA 分析中,始发事件分析是首要任务。本文综合应用工程评估、参考以往的始发事件清单、演绎分析和运行经验总结等四种方法确定了HFETR 运行阶段一级PSA 分析始发事件清单,然后对始发事件进行适当的归并分组,最后结合故障树分析、HFETR 运行事件统计及参照国内外相同类型研究堆等三种方法,给出了各始发事件组的频率,为后续HFETR 一级PSA 分析奠定了基础。
在入堆辐照U5 靶件生产同位素的过程中,靶件辐照会放出大量的热,为了保证研究堆安全运行需要确保靶件被有效冷却。为此,合理设计辐照装置,利用堆芯自身冷却水将靶件温度降至研究堆安全运行限值以下是进行靶件入堆辐照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对初步设计的U5 靶件辐照筒进行了热工安全分析,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对辐照筒在不同内、外流道冷却剂流速情况下的冷却情况进行了建模与数值模拟。
基于UHx-H2 体系的微型自控反应堆(HRSR)是一种新型堆型,在固有安全性、经济性、灵活机动性等方面具有其他反应堆无法比拟的优点.HRSR 反应堆的最大特点是采用铀低温吸氢、高温放氢的特性来对反应堆进行控制,整个循环过程表现为非能动型.温度低时,金属铀吸氢,从而增加铀氢体系中的固态氢与铀的比例,增加体系的有效增殖系数,这个过程中体系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升高,热导管中的冷却剂将产生的热量带入热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