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顺铂耳毒性模型的建立

来源 :201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影像技术与微创外科新进展论坛暨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的、重复性好的小鼠顺铂内耳损伤模型,为进一步从分子学和基因方面研究顺铂的耳毒性机制提供可能.[方法]20只听力正常的健康小鼠,随机平分为2组,A组小鼠先行200mg/kg速尿腹腔注射,1h后腹腔注射1.0mg/kg顺铂;B组小鼠先行200mg/kg速尿腹腔注射,1h后腹腔注射0.5mg/kg顺铂.6只同年龄小鼠做正常对照组.治疗后第10天所有小鼠行听觉脑干电反应测听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之后取双侧耳蜗,分别行全耳蜗基底膜铺片和环氧树脂包埋半薄切片,观察内外毛细胞、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等的病变.[结果]2组小鼠治疗后各频率ABR平均听阈都提高,DPOAE值都降低,其中A组的ABR平均听阈显著提高,各频率振幅明显降低,高频区DPOAE消失;B组的ABR平均听阈稍提高,高频(16、20、32KHz)振幅轻度降低,低频(4、8、12KHz)振幅无变化,高频DPOAE稍下降,低频DPOAE无变化.全耳蜗基底膜铺片结果A组蜗底外毛细胞全部破坏,蜗尖大部分外毛细胞破坏;B组仅蜗底外毛细胞大部分被破坏,蜗尖外毛细胞形态和数目接近正常,两组内毛细胞均无明显减少.半薄切片结果显示A、B两组小鼠的耳蜗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和数目都接近正常.[结论]1.0 mg/kg顺铂联合200mg/kg速尿单次腹腔注射法可引起小鼠内耳组织显著损伤,主要表现为耳蜗外毛细胞损失.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鳃裂囊肿或瘘管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的36例鳃裂囊肿或瘘管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36个月,平均21个月.结果:36例病例经手术均获成功,随访3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影像学检查及术前针吸活检是术前确诊的重要依据,首次手术完整切除囊肿与瘘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的确诊为声门下血管瘤的5例婴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患儿行气管切开术,全部患儿均于内窥镜下实施低温等离子融切术,术后给予口服普萘洛尔(心得安)辅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都获得较好的效果,血管瘤消失,未见复发.2例气管切开患儿术后顺利拔管.结论:对于体积较大的声门下血管瘤,采用气管切开后再用低温等离子融
目的: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因咽异物半小时入院.患者半小时前因食用海鲜炒饭时突然出现咽异物感,伴明显咽痛,吞咽疼痛明显加重,伴有吞咽困难,无伴呼吸困难,无颈部活动受限,无胸痛.入院后查体:患者神清,精神差,发育营养中等,体温36.7,脉搏80次/分,体重55kg,双侧扁桃体、舌根、会厌谷、双梨状窝等处均未见明显异物残留及积液.行纤维喉镜检查上述各处均未见异物残留及积液.方法:手术治疗后行食道C
鼻内镜下额窦手术介绍Draf{1991}一鼻内额窦手术的三种类型Stammberger(1996)一剥蛋壳技术Wormald PJ(2001)一前穹窿黏膜瓣技术认识额隐窝—三维重建搭积木Fridman (2001)—钩突附着标志技术Accelarent Inc (2004)—鼻窦球囊扩张术慢性额窦炎的治疗:药物治疗为一线治疗方法规范药物治疗局部(糖)皮质激素,如(结)舒良大环内(瓣)类抗生素粘液促
会议
鼻腔和鼻窦肿瘤(一)良性肿瘤1、内翻性乳头状瘤2、骨瘤3、血管瘤(二)恶性肿瘤1、上皮性2、非上皮性3、转移瘤内翻乳头状瘤
会议
概述头颈部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0~30%(国内)以鼻咽癌为常见,喉癌其次 鳞癌约占80-90%,其次为腺癌、肉癌诊断时绝大多数(70-80%)属晚期:手术和局部复发;20-30%远处转移街头广告挑战肿瘤专家1.不开刀2.不放疗3.不化疗4.只杀癌细胞
会议
一、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
会议
几个基本概念1)先天性听骨链畸形与先天性中耳畸形2)先天性中耳畸形与小耳畸形先天性中耳畸形胚胎学基础1)听骨胚胎学和畸形的形成2)中耳血管,神经的畸形诊断1)容易疏忽漏诊.2)诊断要点:a)年龄:b)非进行性;c)无耳鸣;d)无中耳炎,无耳外伤;e)听力曲线水平型,气导一般在55~65dB,一般无Carhart切迹;d)CT可见骨质增生,骨迷路增厚或其他畸形.
会议
微创技术与头颈肿瘤的治疗一、前言二、外科手术与微创技术三、头颈肿瘤的微创外科手术四、微创技术与头颈肿瘤的治疗1、肿瘤的磁感应热将加热治疗2、Cyber-knife赛博刀3、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4、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5、抗肿瘤缓释植入五、结束语
会议
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表现,CT特征,治疗发现与历史:对真的性鼻-鼻窦炎的认识经历了近百年◆1791年:由Pnignaud首例报告,但无病原学依据;◆1893年;首次病原学证实曲霉菌,称为"鼻窦曲霉菌瘤"或"鼻窦曲霉菌肉芽肿";以后被命名为鼻窦真(菌撑)(fungal ball);◆1965年:由Hora首例报告侵犯眼(眶)和(颅)内,称为侵袭型;至此临床分为侵袭型(Invasive fiangnl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