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车辆全电化的底盘电力系统改进

来源 :第三届特种车辆全电化技术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kui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种车辆全电化技术是近年来在国防和民用领域出现的一项新概念,在特种车辆全电化发展的进程中,目前所使用的底盘电力系统已无法满足需要.根据具体使用需求,特种车底盘需从发电系统、电源管理系统、抗干扰能力、电能存储4个方面进行提升,以满足整车全电化系统的需要.
其他文献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内研究和应用,核心技术是拌和料中掺入絮凝剂.中朝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以下简称大桥)钢围堰基础承台封底混凝土采用的UWB-Ⅱ型絮凝剂为改进型,它比UWB-Ⅰ型在混合料的抗分散性、流动性、水陆强度比等性能指标有明显提高,比较传统混凝土封底技术,封底混凝土密实、平整、封底质量可靠,对河流水源污染小,同时工艺、设备简单,工期明显缩短.
本文简介华东交通大学历时多年研制的"八七桁架多功能造桥机"新成果,并以江西鄱阳湖二桥通航孔(14×130m)为例,实现MSS造桥机的重大突破."挂篮"、"移动模架"和"节段拼装架桥机"三种造桥设备,分别使用在PC连续梁桥的悬臂施工、逐孔浇筑和节段拼装等三个不同的工法中.将这三种造桥机具的结构和功能统一,就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和扩大使用范围.
为了延长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EV/HEV)锂电池的寿命并提高其性能,快收敛速度和高精度的电池的电荷状态(SOC)在线估计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SOC估算算法的缺点显而易见,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小波神经网络(AWNN)的SOC估算模型.通过用自适应算法来训练模型,能够实现准确的在线SOC估计.仿真和试验结果的给出,表明该算法具有最快的收敛速度和最高精度,是锂电池估计SOC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
某在研全电战斗车辆采用了一种直流变换电源,实现了车载动力蓄电池高压直流电向低压28V直流电压的转换.该直流变换电源主电路采用了双管正激ZVT-PWM电路,实现了功率开关器件的零电压开通,减小了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本文分析了双管正激ZVT-PWM电路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实现软开关的关键技术参数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开发研制了2.8kW(28V/100A)的开关电源,验证了该电路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针对某型坦克发电机系统,建立了一套基于双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主—从控制方式.对该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推导,根据数学模型对该系统采用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的控制算法,实现了三相电源输入功率因数为1和两套整流器的功率均分控制,并对基于该算法的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与试验研究,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系统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为了给某型车辆电源系统的故障诊断提供便携式检测设备,研究了基于专家系统和多种故障诊断方法融合应用的便携式电源系统检查仪.应用效果证明,该设备能够检查电源系统性能,可快速、准确定位故障部位,有应用价值.
铅酸蓄电池具有性能良好、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军用车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的充电主要采用恒压、恒压限流、恒流等模式.这些充电方法未能遵循铅酸蓄电池内部的物理化学规律,大多存在着严重的过充电、欠充电、电解液温度过高和析气等现象,对铅酸蓄电池造成巨大损害.本文以马斯(J.A.Mas)三定理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对快速充电的不同影响,采用脉冲放电技术可以强制改变电极附近离子
高压大功率系统的电磁干扰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一些重要部件如控制器、变频器、电机的寿命及可靠性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对与之相连的设备、系统产生传导干扰的作用;同时还会通过空间辐射的作用对周围设备和自身通信系统产生影响.本文基于高低压混合供电体制、高功率密度电机等新技术的应用,针对新型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的电磁干扰特征,着重探讨系统电磁兼容关键技术之一的共模干扰问题,通过研究其产生机理以及对系统
应用旋转变压器检测永磁电机的转子位置,具有精度高、工作可靠等优点,但需要对其模拟位置信号进行解算.常用的解算方法有硬件解算和数字解算两种.硬件解算主要以专用芯片AD2S1200为例,介绍了其外围电路的配置及与DSP的接口;数字解算主要分解调、滤波、速度和位置计算、补偿4个模块阐述了其解算原理.通过比较得出数字解算法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廉、编程灵活等优点.最后介绍了数字解算法在坦克炮控系统中的应用.
全电模式车辆是未来特种车辆发展的必然,高压直流将成为整车重要的动力回路.高压电网的安全运行不仅是车载用电设备可靠工作的必要条件,更直接关系乘员的人身安全.本文从高压安全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提升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目的进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全电特种车辆配电系统的高压安全保护技术和管理策略.随着全电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研究和应用也将逐渐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