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芝麻一种新病毒--芝麻皱缩花叶病毒的鉴定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xfj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武昌芝麻皱缩花叶病株得到1个病毒分离物,根据该分离物生物学特性、粒体形状、血清学性质、外壳蛋白分子量和核酸组分,明确为自然侵染芝麻的1种新病毒,定名为芝麻皱缩花叶病毒(Sesame crinkle mosaic virus,SCMV)。并暂时归属于香石竹环斑病毒属(Diathovirus)。在人工接种29种植物中,SCMV侵染5科20种;体外稳定性状:稀释限点10〈’-4〉 ̄10〈’-5〉,致死温度80 ̄85℃,体外存活期限40天;病毒可通过土壤和接触传播。SCMV病毒粒体球状,表面有粒状突起,直径32nm左右。制备病毒抗血清用琼脂双扩散方法测定效价为1:128。SCMV和红三叶草坏死花叶病毒(RCNMV),黄瓜花叶病毒和花生矮化病毒抗血清没有反应。
其他文献
报道了浙江农田重要杂草上的9种病原真菌,它们分布广,致病力强,有利于杂草的持续有效控制.分别是加拿大一枝黄花上的粉孢霉(Oidium spp.),苍耳上的柄锈菌(Puccinia xanthii),马齿苋上的马齿苋白锈菌(Albugo portulacae),假繁缕上的霜霉(Peronospora pseudostellariae),老鹳草上的微小轴霜霉(Plasmopar pusilla),反枝
本试验根据已知的植物病原真菌ras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获得玉米大斑病菌ras基因的同源片段,利用Genomic walking技术获得了ras基因的DNA全长序列.利用BLASTX软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小麦黄斑叶枯病菌、小麦颖枯病菌、稻瘟病菌的ras基因同源性为80%~90%.该基因序列的获得为下一步玉米大斑病菌ras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应用直接PCR和Nested-PCR技术对在北京和河北两地泡桐丛枝上采集的两种媒介昆虫茶翅蝽和小绿叶蝉带毒情况进行了检查,在二者体内均测到植原体。经AluI、MseI、RsaI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解,其RFLP图谱显示这两种媒介昆虫所携带的植原体属AY翠菊黄化类,并且与染病泡桐中抽提的植原体的RFLP图谱完全一致,说明这两种媒介昆虫是泡桐丛枝病原的携带者。Nested-PCR比直接PCR具
应用真菌核糖体基因ITS区段扩增通用引物(ITS1,ITS4),PCR扩增了尖孢镰刀菌菌株的ITS片段,进行了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以及碱基编码结构特点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核糖体基因ITS区段分别由567bp组成,在267bp处有一个EcoRI酶切位点,在557bp处为HindⅢ酶切位点。该试验结果对尖孢镰刀菌的鉴定及分类,尤其应用这一区段碱基编码信息为尖孢镰刀菌引起植物病害进行分子监测和致
该研究采用回交转育方法,以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和国际鉴别寄主中的重要抗条锈基因的载体品种为轮回亲本作为父本,分别与Taichung 29和铭贤169杂交、回交,通过系谱法转育抗条锈近等基因系,已取得重要进展。现获得两个抗性稳定的品系Taichung 29*6/抗引655和Taichung 29*6/Carstens V,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测和分子标记检测。其它各组合转育后代分别转至BC
该研究分别于1994年3月和1995年3月从同一棉田,采集分离了48个大丽轮枝菌菌株。应用RAPD技术,从2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了17个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对供试菌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17个引物对48个菌株扩增出120条DNA分子片段,其中43条分子片段为多态带,占35.83℅。将扩增结果输入计算机,用PHYLIP分析软件(3.5版本),UPGAME程序进行类聚分析,结果表明1995年的
该文首次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发现了苜蓿黄萎病。对其病原菌进行形态与温度适应性的研究表明,产生由粗而厚壁的暗褐色休眠菌丝集结而成的菌丝索,不产微菌核或厚垣孢子,分生孢子较大,30℃下不能生长,但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强,由此鉴定为黑白轮枝菌。该菌属中国首次发现的新纪录种。
从广西36个县(市)采集、获得水稻、玉米纹枯病菌菌株,菌丝融合测试结果表明:水稻上186个丝核菌菌株属于3个菌丝融合群,即立枯丝核菌AG-1-IA,AG-4和双核丝核菌AGB(b);玉米的126个丝核菌菌株、属于6个菌丝融合群,即R.solani AG-1-IA、AG-1-IB、AG5、双核丝核菌的AGK和AGB(b)。首次在玉米上发现双核丝核菌菌丝融合群AGB(b)。
通过超声波法转染带壁烟草细胞,建立TMV-细胞高效同步侵染体系,为筛选抗植物病毒剂奠定基础。在声强0.5W/cm〈’2〉,5分钟超声处理细胞转染率为59.7℅,当超声处理延长到30分钟时,细胞转染率达到89.5℅,但是细胞存活率较低。根据TMV-细胞同步侵染体系和植株生测法,测定12种植物抽提物对TMV增殖抑制率和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接近,而且筛选出L.erythrorh
1997年春季、秋季进行了加收米液剂防治番茄叶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加收米液喷雾剂400倍和500倍药液防治番茄叶霉病效果达89.60% ̄92.37%,显著优于生产中常规药剂百菌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