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容量二次锂电池负极材料

来源 :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29431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锂金属氮化物Li<,3-x>M<,x>N(M=Co,Cu,Ni等).制备的锂金属氮化物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和充放电可逆性,Li<,2.6>Co<,0.4>N前10次循环的脱嵌锂容量高达880mAh·g<-1>;Li<,2.6>Co<,0.2>Cu<,0.2>N最初几个循环的脱嵌锂容量为750 mAh·g<-1>,45次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0﹪,Li<,2.5>Ni<,0.5>N的可逆脱嵌锂容量约为500 mAh·g<-1>,远远高于高温固相法制备的相应材料.另外将碳与含硅材料复合,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制备了高容量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可逆容量大于600 mAh·g<-1>.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裂纹检测时由于提离效应、边缘效应等原因,使得检测信号难以识别的问题,阐述了把用小波分析方法分解检测信号后的频带能量作为不同状态时的特征量,通过建立特征量模糊子集的隶属度函数,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有裂纹、无裂纹、边缘、提离等不同状态的信号进行识别.
本文主要研究远程诊断专家系统的功能与作用,它使异地用户在远离专家的地方可以利用专家的知识与经验实现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同时结合远程诊断系统的特点研究了远程诊断专家系统的模型结构与软硬件实现技术,在系统实现中采用规则组合实现不精确推理技术,并基于此编程实现了转子系统的远程诊断的原型系统.
数控系统正朝向开放结构和模块化方向发展,但当前的研究模式都集中在PC机模式的运动控制层面,其在实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的问题,使得其尚未能在企业实用领域取得突破.本文针对PC数控开放结构的不足,提出以嵌入式微控制器构建开放结构数控系统,并实现采用层次化网络激活机制的现场状态监控方案.
本文提出了基于细胞索引概念和双向展开的快速稀疏静力及特征值问题求解器,该算法仅适用于有限元分析,其中采用了一些软件技术使得运行时占用的内存和磁盘空间都大大减少,这样也就减少了I/O.文中中基于实际工程问题给出了几个静力求解器在PC机上计算的耗时及占有磁盘空间的性能比较.在静力分析算例中,与传统的轮廓线求解器相比,本方法的求解速度提高了7~57倍,而存储空间减小到原来的1/3.对于通常的特征值问题,
根据当前设备故障诊断系统中实时数据网络通信的需要,给出了一种采用Winsock技术实现网络通信的方法.结合设备故障诊断系统振动数据的特点,介绍了Winsock通信的具体实现流程,并有效地解决了大量二进制数据的实时传输问题.
利用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Triton X-100)、正丁醇、精制汽油组成稳定的NH·HO和TiCl溶液的微乳液体系,通过二者在水核内的相互反应来制备超细二氧化钛(TiO)料子.控制Triton X-100/正丁醇体积比为3:2,水油比为1:5,研究了TiCl溶液的浓度对TiO粒径的影响,发现降低浓度有助于减小TiO粒子的粒径,但煅烧温度才是影响粒径的关键因素,利用TEM、IR、XRD、DSC-T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以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对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酸,建立了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工艺.通过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单体丙烯酸中和度为40﹪,引发剂(浓度为20g/L的KSO溶液)用量为0.5mL/g淀粉,单体与淀粉比例4:1,在功率为360W的微波辐射下反应14min.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吸水率和吸盐水率分别为995g/g和182g/g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本文对各工艺参数(
本文报告了MH-Ni电池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MH-Ni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低温负极材料的进展,并提出了合成低温负极材料要考虑的三个经验原则及第三代储氢合金原则及第三代储氢合金应用于负极材料的前景.
本文研究了无钕贮氢合金及其D型镍氢电池的性能.结果发现,钕除了对放电电压有一定好处之外,对贮氢合金的其他性能没有改善;无钕贮氢合金铈含量适中才能获得好的综合放电性能;利用无钕贮氢合金制备的D型镍氢电池在0.2C放电时,1.2V以上放电时间达86﹪,1C放电时,1.2V以上放电时间达70﹪,高倍率性能达到98﹪;用无钕贮氢合金制备的D型镍氢电池在0℃条件下容量可放出95﹪,-18℃条件下可放出92﹪
以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镍为主要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催化剂前驱体,再在水热条件下合成纳米二氧化硅载纳米纳米氧化镍催化剂.研究了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镍的比例,反应温度及压力对产物的物相和粒径大小的影响规律.并比较了不同催化剂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碳纳米管的形貌,产量和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