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书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来源 :第四届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0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书指可通过个人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终端设备读取的数字出版物.电子书市场仍处于成长期,前景虽很光明,道路仍很曲折.在电子书的产业链上,无论是内容提供商、数字化服务商、电子书销售商、阅读器生产商、电信运营商都还在摸索中发展.目前,出版社纷纷将纸质书数字化并在线销售,一些内容提供商发展产业链上其他业务,电子书阅读器的竞争也进入新阶段.我国电子书发展存在的五大问题:产品优质化不明显、出版商无法主导收益分成、产业链各环节分工不明确、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盗版问题猖獗.我国电子书发展也有五大对策:电子书内容特色化优质化、对出版商重新定位、发展电子书代理制、发展分工明确各有专攻的产业链、法规的制定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南京高校本科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发展水平,探讨高校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为更有效的开展高校健康教育发展及评价、提高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抽样抽取的南京5所高校1 138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高校大学生中9.82%具备健康素养,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20.7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访问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健身俱乐部品牌创建的消费者和企业自身因素做了详实的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科学的市场营销组合和营造健身俱乐部品牌创建的后方保障三个策略。人们健康的需求也正逐步从被动的治疗型向主动的预防保健型转换,这也预示未来的健身娱乐市场必然向科学保健、运动和娱乐合理搭配的方式发展。江苏省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品牌概念还没有作为一
会议
作为继开放存取之后数字出版的一种新模式,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日渐兴起对传统教育出版格局产生了愈加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市场主体参与者的多元化、市场份额的减少以及版权纠纷三方面归纳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对传统教育出版商的影响,并以培生集团、OpenStax College出版社等为例分析教育出版商在应对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所采取的应对性举措,最后针对这些举措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经营模式的选择问题"给出参考
数字出版是文化产品走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内容,它具有低碳经济、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的特性.促进我国数字出版"走出去",需要先认清它所面临的经济学难题,然后再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无论是从政府推动还是从市场发展来看,我国的数字出版企业都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加快数字出版“走出去”的步伐,提升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我国文化软实力。数字出版是我国文化产品走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内容,我国数字出版企业应积
数字出版不仅改变了学术传播方式,也扩展了大学出版社的盈利模式.本文以剑桥大学出版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数字出版的历史、构成、盈利模式以及成功运营的经验与启示,内容永远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大学出版社,找准自己的定位是基础是关键,大学出版社在拥有优秀资源的基础上还须具备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
电子书在过去的五年里对出版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字出版有其自身独有的挑战性,但是电子书为出版商创造了纸书无法创造的条件.与传统印刷相比,数字化的生产和分销使得电子书的生产更快速、价格更便宜、操作更灵活,也使得电子书成为完美的实验品.书籍订阅、捆绑销售、特价销售、多媒体销售仅仅是电子书为出版业增收的一些方式而已.
本研究探究影响学龄儿童使用电子书服务平台的因素,以放声思考法对学龄儿童使用电子书服务平台的影响因素进行质化数据搜集.影响学龄儿童使用电子书服务平台的因素有:响应性、稳定性、系统设计、操作接口设计、电子书设计、认知个人化、内容相关性、充足性、使用习惯、知觉感受、分享性、家长规范和设备质量等.
数字化转型这一概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集中探讨了时尚杂志这一传统媒体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如何一步步实现由旧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变.文章将时尚杂志的数字化转型划分为初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分别以网站建设、数字杂志和多媒体平台为中心开展数字化建设,在数据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进行时尚杂志数字化转型的五大对策.通过对时尚杂志数字化转型过程阶段的梳理以及应对措施的提出,旨在客观
从期刊网络引文的可追溯性角度,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的变化规律,可对传统引文数据库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分析了网络引文不可追溯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主要解决方法:期刊网络引文可追溯性系统平台应着重解决网络信息资源变化规律,该平台可由现刊和过刊网络引文可追溯检索模块构成,重构期刊网络引文访问机制,以实现网络引文的可追溯性.
学术社交网站的兴起和发展,为全球学术科研人员即时、快速地交流学术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学术出版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以代表网站为案例,梳理学术社交网站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对学术出版的影响,指出两者可以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学术社交网站弥补了学术出版的不足,学术社交网站无法完全替代学术出版,学术出版内容质量优势仍旧明显,网络学术内容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学术社交网站接触用户规模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