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斯腾湖生态环境变迁分析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qllm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斯腾湖曾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也是新疆境内迄今为止最大的湖泊.1958年前湖泊水位持续保持在1048m左右,此时湖体东西长约55km,南北宽约20~25km,湖水水面积为1160km<2>,湖泊容积84.1×10<8>m<3>,水深介于8~15m之间,平均水深8.1m.博斯腾湖从原始自然生态环境状态至目前,其湿地面积已由950km<2>缩减到120km<2>,沼泽面积亦由600km<2>缩减至400km<2>,矿化度则由0.55mg/L上升至1.2mg/L,土族鱼种濒于绝迹.博斯腾湖近50年来生态环境的重大变迁,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其他文献
知识产权在现代科技发展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水利行业知识产权的现状和水利行业知识产权范围,重点对水利行业所形成的知识产品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从民法、刑法、行政法角度实现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途径.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系统研究是一个新课题,其概念、内涵、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等还不够完善.本文分别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及其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同时提粜了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通过对大型灌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必要性,提出了节水改造应重点抓住渠系节水、田间节水、管理节水三个主要环节和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体系.
介绍了南水北调沿运灌沤的概况及灌区量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为契机,发展沿运灌区量水的意义,并对平原灌区量水设施选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落实灌区量水的保障措施.
本文主要介绍企业开展节水工作给自身及当地经济带来的效果,开展节水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几点想法.
简要介绍了对数正态分布线性矩与分布参数关系,提出了两种可考虑历史洪水的样本线性矩估计公式,统计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估计公式均具有较高精度,并从中推荐一种效果更好的公式供实际频率计算使用,从而解决了具有历史洪水时对数正态分布的样本线性矩的计算问题.此外,还对线性矩法与矩法、适线法作对比分析.统计试验结果表明,线性矩法比矩法、适线法有较大优越性,其不偏性能最好且具有良好的有效性.
及时合理的洪涝灾害损失评估可以为防洪减灾救灾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也可以为防洪规划和水利工程的防洪效益估算提供依据.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实用的评估模型.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洪涝灾害造成损失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损失定量评估所需的合理空间尺度分析,研究了分别适合于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经济资料空间展布方法和社会经济空间数据库,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洪涝灾害损失定量评估模型.模型考虑了城市与农村的差别、
水资源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决定着区域的环境状况和环境质量,同时水资源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决定着一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从河北省水资源短缺,人口的增加,带来水资源危机的严重局面着手,探讨应采取的对策.
推进水利现代化普遍认为应该从节水抓起.基于这种观点,本文从水资源持续利用角度,引用省内外不少典型例证进行探讨与分析,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在陕西特别是陕北地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对推进水利现代化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一项面对现实,尊重自然,前瞻未来的措施.采取这一举措,有利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在饮水安全、防洪减灾、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对水资源的需求.
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由淡水湖逐渐变成了微咸水湖,生态与环境受到了破坏.1958年历史上第一次对博斯腾湖水质监测结果中的"矿化度",就成了近几十年来研究博斯腾湖水盐变化过程的一个重要坐标参数.经分析,1959年博斯腾湖的矿化度并非人们所认为的0.39g/L,而应是0.56g/L.扬水站的建立抑制了博斯腾湖的总盐量的上升,使博斯腾湖的总盐量从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