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肺炎放线杆菌PCR快速分型系统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u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外膜蛋白基因中间部分的差异,毒素基因和荚膜基因的型特异性,建立3个多重PCR的分型体系,可将App1~12型分成11个模式,除9型和11型外完全区分.此分型体系用于临床分离株JS3,ZJ5和JS7的分型,得出的结果和血清学分型一致.对人工发病猪扁桃体和肺脏各12份,鼻拭子8份,-20℃保存一年的人工发病猪扁桃体和肺脏各3份分型结果与已知血清型一致.从35份临床可疑病料中检测出2份阳性,均为7型.从健康猪扁桃体250份中检测出3份阳性,一份为4型,一份为12型,一份为3型.
其他文献
运用PCR技术特异性地扩增了猪α干扰素(PoIFN)序列,得到501bp的扩增片段,然后按正确的阅读框架融合到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pPICZα C上的α因子信号肽编码序列3端,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pPICZαC/PoIFN.经电击转化和Zeocin抗性筛选,得到含多拷贝IFN基因的酵母工程菌pichia pastoris X33/PoIFN,在φ=2.0%甲醇诱导
通过提取中国林蛙皮肤总RNA并进行RT-PCR获得抗菌肽基因,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蛙类的抗菌肽序列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所克隆基因为一新的抗菌肽基因-中国林蛙皮肤抗菌肽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上,使其准确融合于a交配因子分泌信号之后,电击转化毕赤酵母宿主菌GS115/His-.筛选出的转化子用甲醇作诱导剂进行小瓶发酵,在28-30 ℃诱导后,经Tricine SDS-PAG
将1日龄健康海兰褐雏鸡随机分成3组:1组为对照组,仅接种疫苗,不饮免疫增强剂.2组、3组分别在鸡的饮水中加入0.5%、1%的免疫增强剂,每天饮一次,分别于24、36、48日龄取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只称重、剖解,取其脾脏称重,制成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脾脏重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单位面积内(长8cm,宽8cm)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对鸡免疫器官的激活和
本研究采用重氮化-偶联法将磺胺嘧啶(SD)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连制备了免疫抗原SD-HSA,与卵清白蛋白(OVA)相连制备了包被抗原SD-OVA,用过碘酸钠法将SD-OVA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连接制备了酶标抗原(SD-OVA-HRP).用SD-HSA免疫BALB/c小鼠,经融合、筛选和克隆化制备了单克隆抗体,利用单抗建立了直接竞争ELISA方法:在1ng/mL-729 ng/mL浓度范
选用正交表L16(45)进行正交试验,筛选出植物乳杆菌N3发酵断奶仔猪料的最佳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pH值和湿度.试验结果显示五因素对乳酸产率的影响次序依次为:接种量>温度>湿度>时间>pH;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106 CFU/ml),温度37℃,湿度65%,时间48h,pH值6.5.
牛蛙皮肤组织为材料获得总RNA,用偶联有Olido(dT)的磁珠纯化mRNA后,利用含SfiⅠ酶切位点的CDSⅢ引物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的第一链,以含SfiⅠ酶切位点的CDSⅢ引物和SMART引物,利用LD-PCR合成双链cDNA,双链cDNA经SfiⅠ酶切,通过T4DNA连接酶连接到经过相同酶切的λTripIEx2载体,体外包装后转染E.coli XLI-Blue宿主菌,进行滴度测试和
采用混合酸酐法,将本实验室合成的模拟磺胺类药物母核结构的半抗原N-磺胺-4-氨基苯甲酸(SDL),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连制备了免疫抗原(SDL-HSA),与卵清白蛋白(OVA)相连制备了包被抗原(SDL-OVA).用SDL-HSA免疫BALB/c小鼠,经融合,筛选和3次克隆得到了分泌抗磺胺类药物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间接竞争ELISA表明,该单抗能用于多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免疫分析.
研究了自制中草药免疫增效剂--"疫佳灵"对单核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吞噬白色葡萄菌能力的影响.将12日龄海兰褐公鸡60只随机分成3组,即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Ⅰ组为饮水中中草药免疫增效剂的终浓度为1%;Ⅱ组为饮水中中草药免疫增效剂的终浓度为0.5%;对照组只自由饮水,不加任何药物成分.在第22、32、42、52、62日龄时翅下采血,涂片,镜检.结果表明:1%组的效果最好,优于0.5%组,差异极显
2005年夏秋季从广东地区病死猪体内分离到2株猪源链球菌,并进行了病原学研究.细菌在形态上呈链球菌的特征,α溶血,两分离株的生化试验结果相似,且都不与A~G链球菌群特异性血清发生凝集.经PCR鉴定,结果一株为猪链球菌2型,另一株为猪链球菌9型.动物试验结果表明,2型分离株对小鼠的毒力较低,但能在接种细菌5~15天后使小鼠发病致死;9型分离株对小鼠有较强毒力,能使小鼠接种细菌5天内发病死亡,其对小鼠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ND、H9半成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为每1mL中含内毒素量应小于35EU.经干扰试验确证,ND、H9半成品在140倍稀释后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按拟订标准检验,本品共批26样品,其中批号为060421、060426、060427、060601、060602、060603样品其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符合规定,其余20批样品细菌内毒素检查不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