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上空风暴轴特征的分析与比较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ll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194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850,700,500,250hPa层面的风场(u,v,ω)、位势高度场和气温场(T),对北半球冬季(12月、1月、2月)太平洋上和大西洋上的风暴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冬季风暴轴最强中心位于北大西洋上空,北太平洋高空急流的强度明显大于大西洋高空西风急流的强度。分析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上空风暴轴的影响因素,通过对ω方程的诊断计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空风暴轴强度的因素具有明显的差异:在北太平洋上空,影响海平面风暴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涡度平流随高度的变化和厚度平流项的作用,而非绝热加热项所产生的上升运动对北大西洋风暴中心的作用更大。从能量变化的角度,非绝热加热项提供的不稳定能量对北大西洋风暴轴的贡献更明显,即潜热释放所产生的热力作用对风暴轴的作用更大。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三江源机场4个声雷达和10个侧向风观测点风向风速资料,分析了三江源机场风的基本气候特征和低空风切变。结果表明:三江源机场主导风向以偏西风为主,跑道周围风速平均值在2.3~3.1m/s之间;水平风速的水平切变主要出现在跑道东头,侧向风切变要明显大于顺风(顺跑道)切变,侧向风切变跑道两头大于中部,东头大于西头;顺风切变跑道北边出现几率和强度明显大于南边。在285m~315m高度出现严重、强烈水
随着社会的长期发展,各地的气候均发生了许多变化,由此造成一些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世界性的大范围天气趋势的演变,导致气候变暖趋势非常明显,暴雨、冰雹及各类灾害性天气也随之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一系列的深远影响。根据对广饶县站1971~2000近三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的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广饶县地区农业生产情况,总结出广饶县
分析2003年12月29日陵水地区大风天气的成因发现,极强的南北向气压梯度,加上中小尺度系统和地形的共同影响,引发了本次少有的大风天气。此外还讨论了造成海南几个测站风速相差较大的原因。
利用中国160站1960-2002年逐月平均温度资料和ECMWF的45年逐月温度场、风场及位势高度场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北半球高层环流异常与我国地面气温变化的联系,并根据研究结果挑选预报因子建立了我国地面气温变化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平流层中高纬度环流的异常与我国冬季地面气温的联系十分密切。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前期两个月的北半球40°N-60°N,90°W附近从平流层到对流层低层温度场、纬向风场
本文在驻马店市多年小麦灌浆速率测定资料的基础上,选取了干旱、雨涝和正常年份三个小麦灌浆期间气象条件典型年,分析了在这三个典型气象条件下小麦灌浆速率特点及其对产量的最终影响,以找出小麦灌浆期间最适宜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状况对不同发育阶段子粒的灌浆速率有明显的影响。在干旱年灌浆前期,即子粒形成期,干旱有促进灌浆和增加粒重的作用;灌浆中后期干旱对灌浆有抑制作用,干旱程度越重,抑制作用来的越早,
湖南是全国气象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本文详细分析春季低温、五月低温、高温、干旱、洪涝、寒露风等影响湖南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机理和风险机率。结果表明,各种灾害发生机率也较高,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农业保险现在处于新的发展时期,以湖南省为例,从农业服务服务角度较全面地介绍了农业气象服务在分析灾害的特征和风险机率,灾前做好灾害预测,灾中监测和减灾服务及灾后评估等方面为农业保险提
利用全国1960-2005年的日照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学计算方法对中国的太阳直接辐射进行了估算,给出了最新的直接辐射资源气候分布图,并对近50年来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大于平原,西部干旱区大于东部湿润区”是我国直接辐射分布的基本态势,“强处更强,愈强愈稳”是我国辐射资源时空变化的主要特征。20世纪60~80年代,我国直接辐射总体呈减少趋势,但是自90年代起,下降趋势停止,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以及FY-2C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加密自动雨量站的雨量等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7年8月9日出现在十堰市郧西县境内的一次局地突发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向南摆动是此次局地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和大尺度环流背景;(2)暴雨发生地在暴雨发生前持续数日的高温高湿状态,造成大气不稳定能量不断积累,为中尺度系统的形成创造了
利用MM5中尺度模式逐小时风向风速预报产品,对2007年1月~2008年5月三峡坝区发生的大风天气进行预报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模式对雷雨大风基本无预报能力,但对晴空系统性大风有很强的预报能力,模式可以对晴空大风的出现时间、强度变化趋势和风向提供准确的预报,对晴空大风的结束时间也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利用多普勒雷达对雷雨大风进行临近预警,使用中尺度模式预报晴空大风,宜昌市气象局近年来已经较好的解决
利用成都地区地基GPS观测网2007年9月~2008年2月的观测数据,解算出1min间隔的天顶总延迟,结合自动气象站资料计算出30min间隔的GPS遥感的大气可降水量(GPS-PWV)。对成都地区5个测站月平均GPS-PWV的时空分析表明:成都地区秋、冬季GPS-PWV的变化趋势从9月开始下降,1月达到最小值,2月又逐渐上升。在大气环流相同的情况下,地理位置相近的站,海拔高的地区大气中的水汽量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