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节段Sino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脊柱病专业委员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ai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柱骨折最常发生在胸腰段,而胸腰椎爆裂骨折是胸腰椎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占脊柱骨折的10-20%,占胸腰椎骨折的50%以上,多为强大暴力加上轴向压力和不同程度的屈曲或旋转力作用下造成的脊柱损伤:椎体崩解塌陷、椎管受压和脊柱不稳,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或马尾、神经根损伤,引起截瘫、疼痛以及残疾,给患者的生理、心理、经济及社会功能等方面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Sino内固定系统,Sino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植骨方便等诸多优点,在脊柱内固定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治疗新鲜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首选术式。
其他文献
股骨转子间骨折(ITF)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损伤之一,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病人,占髋部骨折的60%-70%.ITF保守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手术治疗成为目前ITF的主要趋势.手术方式大致分为髓外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关节置换等,各种手术方式有其独到的特点,ITF治疗方法应考虑患者年龄、健康状况、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稳定与否、是否有手术禁忌症等。目前的观点是ITF患者主张其手术治疗,宜尽
Smith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多为腕关节处于掌曲位、手背着地、前臂旋前受伤所致.治疗以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但较多因为复位后残余移位,或者再移位,需要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手法复位后,采取杉树皮小夹板平腕4块小夹板旋后位固定,由于经此方法固定后,掌腕关节不予以固定,为早期腕关节活动功能锻炼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时三点加压矫正残余移位,前臂重力作用维持骨折复位,由于患肢消肿快、疼痛减轻或消失,故患者多能
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骨折可表现为多种形态,由于为关节内骨折,且常合并关节内其它结构损伤,这就为治疗增添了复杂性.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螺钉或钢板内固定,在手术治疗的同时也破坏了其他同样重要的关节软组织等结构,手术损伤大,尤其是平台多块粉碎的塌陷型骨折,且难于处理关节腔内合并损伤,术后功能恢复慢,常出现膝关节僵硬,内外翻畸形,创伤性关节炎,遗留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其
肱骨干为一长管状骨,中段以上成圆形,较粗,以下逐渐变细,至下1/3逐渐变成扁三角形,并稍向前倾。肱骨干骨折好发于骨干的中部,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肱骨交锁髓内钉存在远端锁钉困难的缺点,同时进行远端锁钉锁定时有神经血管损伤的危险。内芯远端分叉之自锁钉插入肱骨远端,有侧向交锁作用,防止骨折远端旋转、短缩,近端锁钉可将主钉、内芯自锁钉与肱骨断端之间固定为一个整体,且又属于中轴弹性固定,骨折端之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学中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难治性疾病之一.1985年Ficat在ONFH分期系统中提到,基于X线可以观察到骨质疏松、硬化带、囊性变及股骨头外形,而骨质疏松、硬化带、囊性变均使股骨头内的密度发生改变.MRI所示的骨髓水肿亦是ONFH的病理过程,与骨内高压、头内微骨折、软骨下骨折
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并不因为THA技术的成熟而失去临床价值与科学意义,但对保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初的疼痛是塌陷的最直接预警信号,要给予足够的警惕;打压支撑植骨围绕修复、稳定、预防与纠正塌陷设计,符合围塌陷期病理特点,但在手术操作、植骨材料、打压技巧、支撑方法、促进修复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围塌陷期存在的各种不稳定与缺血环境是坏死修复的困难所在,配合包括中医药在内的新技术有望提高疗效;以中医药为
近年来关节镜下做半月板修补术已十分普遍.然而,有些病人在作了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后,由于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及再次受外伤等原因而需要再次手术.因此,总结首次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治疗后再手术的原因,有助于提高对半月板病变的认识和手术技能.提高术者关节镜技术是预防半月板再次手术的关键途径。有效地康复可起到促进半月板愈合、增强肌力及增进关节稳定,避免或减轻软骨退变,防止术后关节僵硬等作用。
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一种发生在关节滑膜及鞘膜的慢性病变,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本研究共收集了2005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骨科14例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予以关节镜下关节内病变切除术,必要时辅以开放手术,术后辅以关节内放疗,效果良好.
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是由嘌呤代谢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致使尿酸沉积在关节囊、滑膜囊、软骨、骨质而引起的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局部不能忍受被单覆盖或周围震动,午夜疼痛惊醒,痛如刀割或咬噬样的慢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疼痛严重难以忍受,膝关节局部疼痛在活动及负重时加重明显,可伴有全身发热症状.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关节镜诊治是对痛风性膝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的较好选择,易为患者接受。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是治疗中老年患者因膝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安全并能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手术方法.以往研究表明固定平台型假体虽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主流设计和选择,但其存在聚乙烯磨损等问题,这也是TKA术后中远期松动的重要原因;而活动平台型假体在设计上更接近人体膝关节生理,聚乙烯衬垫的曲面设计增加接触面积、减少聚乙烯的接触应力,从而减少磨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应力和自由旋转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