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黑胫病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来源 :2020中国马铃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to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福建省仅次于水稻和甘薯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和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地理区位和季节的优势,福建省马铃薯是南方冬作区的优势产区,尽管如此,马铃薯在生产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最主要是病害的发生降低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特别是近年来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试验通过采集福建省马铃薯产区的病原菌,经过分离、纯化、致病性、16S rDNA序列进行病原学鉴定,研究引起黑胫病的病原菌,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和药剂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的效果,为大田防治马铃薯黑胫病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通过利用课余时间下乡去各大小型区域学习交流,期间发现其中育肥猪呼吸系统疾病比较严重,猪患病时大多数呈犬坐式,剧烈咳嗽和喘气严重.严重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鉴于此本文介绍了育肥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为了改进奶牛布鲁氏杆菌PCR检出率低的问题,合成了一对PCR鉴定引物,通过对样品增菌培养来进行布鲁氏杆菌的PCR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有效检出布鲁氏杆菌,灵敏度达1cfu,特异性好;通过对奶牛阴道分泌物24小时增菌培养后,布鲁氏杆菌的检出率大大提高.说明结合细菌学检测的本PCR检测方法能有效检测奶牛布鲁氏杆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布鲁氏杆菌病的诊断准确性.
采用棉隆杀菌剂处理日光温室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连作土壤,评价其对黑痣病、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原原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隆杀菌剂在使用剂量为25kg/667时时,对日光温室连作土壤马铃薯原原种单株结薯数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对黑痣病、疮痂病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应进一步加强应用研究.
马铃薯黑胫病是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且危害严重,早期的病原菌检测,能有效切断初侵染源.根据马铃薯黑胫果胶杆菌gyrB基因的保守区段设计RPA引物,经筛选出得到1对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建立RPA检测体系发现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马铃薯黑胫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013~2019年,对滕州市发生的马铃薯根结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及田间危害症状、危害程度调查.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该线虫危害马铃薯在山东省为首次发现.盆栽试验和大田调查,南方根结线虫危害马铃薯后,根系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结,根结表皮粗糙、溃烂、死亡;植株稍矮,上部姜蔫,下部叶片黄化,逐渐死亡;块茎皮孔下薯肉稍增生、膨大,似赖皮.该虫危害马铃薯在滕州地区呈逐年加重之势,对经济效益影响巨大.试
通过施用5种不同药剂(益生原防疮粉痂颗粒菌剂、播可润、寡雄腐霉菌、氢氧化铜、硫酸铜),研究其对马铃薯块茎疮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处理3(寡雄腐霉菌10g/667m2)的防效最好,为24.5%;病情指数最低,为31.7,病薯率较低,为55.2%其他处理之间防病效果差异不大.
马铃薯粉痂病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病害,为了准确鉴定和检测马铃薯粉痂病的发生,对在内蒙古地区发现并采集到的马铃薯粉痂病材料进行了病原鉴定,通过病原形态观察及特异性引物扩增的分子鉴定,确定该地区发生了马铃薯粉痂病,并与其它真菌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同时建立了一种土壤中马铃薯粉痂病菌的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灵敏度实验,得出检测最高的稀释倍数为1×107倍,为马铃薯生产种植中避免粉痂病土地选择提供快速诊断方案.
马铃薯病毒是严重影响马铃薯生产的病毒,蚜虫又是多种马铃薯病毒的传毒媒介呼伦贝尔是中国马铃薯优质种薯重要繁育基地,为了提高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质量,有效降低和控制马铃薯蚜传病毒病的发病,通过2019内蒙古海拉尔地区马铃薯田进行蚜虫迁飞监测,对该地区有翅蚜消长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拉尔地区有翅蚜发生高峰期为7月上旬至8月初,这个时段有翅蚜活动比较频繁,8月上旬后发生数量开始减少;这个时期网棚繁育
榆林市是中国马铃薯的重要产区,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仅次于贵州毕节市飞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马铃薯病害呈逐年发展蔓延的趋势,严重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探究榆林市近些年马铃薯主要病害发生危害情况以及流行趋势,针对榆林市的马铃薯病害问题,在对榆林市马铃薯主产区病情调查的基础上,调取了榆林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历年马铃薯病害测报数据调研结果表明,目前榆林市马铃薯主要的病害有病毒病、土传病害
马铃薯茎基腐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一种发生严重的土传病害,是导致马铃薯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马铃薯茎基腐病呈发病范围逐渐扩大,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病原菌遗传多样性丰富,症状表现多型性;侵染来源越来越复杂等发生特点.分析未来抗病品种少,感病面积大;田间病残体数量增多,积累的越冬菌量剧增;土壤连作现象突出等茎基腐病害发生发展趋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