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掌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人口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04年“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基线调查”数据时中国流动人口知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生殖健康20个知识点不及格、及格、优秀的比例依次为:52.1%、38.0%、9.9%。流动人口对于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与流入地、性别、年龄、收入情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行业、第一次外出时间等因素显著相关。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严重缺乏,应该充分关注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多部门合作,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生殖健康教育。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进行介绍,指出传统孝道断裂和消亡是社会的文明进步结果,并就构建社会化养老的保障体系进行了简述。指出它是老年事业和老年产业结合发展的又一种尝试,是养老理念和实践的一次革命,也是城镇中极需发展的养老形式。
以济南市为例,对老人与子女之间在经济、生活照料和精神等方面的代际流动进行实证考察,以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为根基而表现出来的代际支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目前老人养老意愿的选择。在进行现代社会养老模式的探讨中,应当珍重家庭中的代际支持关系,在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和发展社会养老支持体系。
利用林明鲜等人于2006年对中国烟台市的老人和金益基等人于1997年对韩国大中小城市老人调查的数据。对中韩两国城市老人选择居住方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在韩国,老人与已婚子女同住的比率很高,而在烟台,老人与子女同住的比率却很低;中韩两国老人与子女分住的主要理由基本相同,而同住的理由则根本不同。韩国老人选择“同住是理所当然或家庭的风俗习惯”的比例最高,而烟台老人选择“同住是为了经济上、生活上帮助子女”的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研究指出,实行“1十1=1+1”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即允许一对夫妇利用当代先进的10多种生殖医学科学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健康男孩和一个健康女孩,可使每个家庭不会超过2个以上的孩子,加上奖励独生子女政策及不少人自愿只生一个或不
2002年以来,经过几年的试点、总结、推广,该市全面实行的以“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做主人”为基本特征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标志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对威海市的现代人口转变进行介绍,提出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对威海农村基层原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的滞后性进行分析,简述了威海市的村级计划生育管理新体制。
在上个世纪的最后30年里,中国以其计划生育政策、加拿大以其移民政策,成为世界上两大人口学社会实验室。通过人口模拟比较了这两个大规模人口政策实践对1970-2000年两国人口老龄化六个主要指标变动的影响。这两项人口政策在这一时期以相近的强度(约1/4)分别实现了各自的既定目标:在中国控制人口增长和在加拿大增加人口。然而,它们时老龄化的过程及其人口学后果的作用截然不同。为检验人口政策在未来应对老龄化方
在四川成都五城区和郊区、县开展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特征以及就业、教育、居住、收入、消费、社会交往、文化变迁等,分析了发展趋势以及对西部社会经济文化变迁、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了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本文对加拿大近代的人口增长与移民进行介绍,分析了经济发展与海外移民的相关内容,指出中国仍是加拿大新移民的第一大来源国,其次是来自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和美国的移民。移民的数量逐步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加拿大经济的活力。
以福建省为例,根据课题组调查的数据,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构架理论框架并进行实证考察。通过住房获取方式和居住条件来对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进行评估,从流动人口自身的特征采考察流动人口的居住类型差异,就流动人口居住状态的影响因素做出初步分析。根据实证结论,分别从国家、城市居民和社区以及流动人口角度提出了如何推进未来城市流动人口的居住和谐及健康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主要利用2002年和2006年在福建省沿海4个主要的人口流入城市开展的两次流动人口定居意愿调查的结果,采用两套分析方案,对这两个时点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考察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变化情况。总体上大部分流动人口尚未有在流入地长久定居的打算,但是与2002年相比,2006年打算在流入地定居的流动人口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其中女性、未婚者选择在流入地定居的比例上升的幅度比男性、已婚者大得多,来自省外的流动人口